瑤鄉
“敢為大,心為小,智為圓。”這是藥王孫思邈在《唐人隱居談》中寫的壹首哲理詩。走進太白縣鸚哥鎮柴胡山村文化廣場,壹幅醒目的木雕畫《藥王藥虎》矗立在眼前。這是當地的壹個民間故事:在孫思邈上山采藥的路上,壹只老虎擋住了去路。原來老虎被壹根動物骨頭卡住喉嚨,求他治療。孫思邈背著藥葫蘆坐在巖石上,老虎靜靜地躺著,等待醫治。孫思邈的詩刻在畫的左邊。他用樸素的詩意的語言告訴人們:行醫要膽大、細心、有思想、正直。這種詩畫美的結合,帶給人的是壹種詩意的意境,壹種發人深省的文化品位。
柴胡山村位於太白縣東部鰲山入口,距寶雞80多公裏。相傳藥王孫思邈在此學醫采藥36年。這裏山高林密,水資源豐富,風景秀麗,藥材資源豐富,到處都是藥香,被稱為王耀谷。當年,孫思邈在這裏采藥治病救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遺跡,如王耀石鍋、王耀洞、藥王臺、柴胡坪白藥園等,為歷代詩人所景仰和傳唱。唐代詩人錢起有詩說:“蟬驚柳暗,月隱於回廊。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我不想問藥王。”宋代詩人仇遠,直接把詩歌和藥香聯系起來;
“家到xi長息,住得離雲水鄉很遠。
花貼石風吟詩筆,風度溪房烹藥香。"
其實藥香本身就暗含詩意。孫思邈以詩歌形式創作了《四言詩》、《養生銘》、《孫真人養生歌》。比如“生氣很害人,想多了對神也太害人了。”神心累易服,氣弱病來侵。不要搞得極度悲喜交加,當季吃好。時至今日,還是壹句很好的話,人生靠命,修行在己。
我們在柴胡山村的“百草園”裏搜了壹下招牌,大部分都是用詩的語言寫的,比如《孫思邈養生十三法》:“梳頭、動目、叩齒、洗玉、鼓耳、洗臉、搖頭、擺腰、揉腹、攝谷道、扭膝、走步、揉腳”,很好讀。還有壹些對藥效的描述,也是用簡潔的詩意語言。比如黨參的作用只用了12個字,比如“補中,和胃生津,化痰止咳”。
在百草園,我邊看邊想:詩和藥有壹個共同點,就是功能都是治病,但藥是治身體疾病,詩是治精神疾病。醫生更懂詩詞。郭沫若和魯迅壹開始都是學醫的,後來都成了大詩人、大作家。恐怕也有內在的原因。
石雲
從柴湖山莊往西南方向不到壹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桃川鎮所在的靈丹廟村。村子四周都是石頭,富饒的石頭河從村子裏流過。多年來,依山傍水的地形,加上民間流傳的石頭浪漫故事,讓整個村莊充滿了詩意。
據作家程宗田先生介紹,故事是這樣的:壹位從石頭河下遊走來的秀才,人們稱他為石頭先生,與村裏的姑娘考尼絲相戀,結婚成家,然後在這裏建立圖書館,教書育人,傳播知識,傳播文明,使村民們聰明博學。
壹個故事成就了壹個風情萬種的小村莊,壹位石頭先生成就了這裏的石頭有了生命的靈氣和詩意的魅力。我們走在村頭的街道上,石頭砌成的愛情速寫和石籠花壇讓我們感到搖曳和陶醉。壹對年輕的男女,被壹條河的鵝卵石粘在壹起,在壹把花傘下,或在春天的壹棵梅花樹下,或在壹條安靜的河邊,相遇、相擁、相擁,旁邊寫著壹首浪漫的詩:“春雨中的壹個雨天,科納斯小姐遇見了斯通先生”,“那是壹見鐘情,他們約會了”,“愛情的力量促使他們改變、思考、觀望”。簡單,新穎,有趣,發人深省。
在街道兩側的墻壁上,以山茱萸為元素,設置文化墻,構築“南北”花園,點綴古典詩詞,增加濃郁的文化品位。在壹堵仿唐門的墻外,兩座宮殿狀的街門之間,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山茱萸》中寫道:“朱軾山開落,香更冷。幸與叢桂花,窗對秋月。”也增加了這個石頭山村和山茱萸之鄉的魅力和厚度。
我們是壹群走在村裏的收藏家,手裏拿著相機拍照,邊聊邊贊嘆。有的說是獨特的小山村,連山澗裏的石頭都活了起來。有人說,這是祖國大地上的精致盆景,是鑲嵌在太白山上的壹顆明珠!
和豐
今年6月,壹位攝影老朋友在太白縣采風歸來,饒有興致地告訴我:山的深處有壹個世外桃源,前有石河,後有巍峨的龍昌山,四面環水,美麗而富饒。村子的南面有壹個荷花池。荷花盛開時,微風吹來,滿村都是香。他還寫了壹首詩,有四句:“清風過荷塘,荷花繞村香。翁偉聚閣,兒孫戲河梁。”
這個村子叫軍坡村,離靈丹廟村只有幾裏地。
壹踏進村子,看到的真是壹派田園風光。村裏樹木蔥郁,壹棵高大的核桃樹遮天蔽日。核桃樹下是壹座古樸的農舍。臨近中午,村子裏很安靜,狗懶洋洋地躺著,雞在漫不經心地覓食,幾只不知名的小鳥在樹枝間歌唱。幾位老同誌看到這壹幕不禁感嘆:好久不見,寧靜的農村生活!好久不見,難忘的童年記憶!
在村子的南邊,新蓋了壹個10多畝大小的四合院。在院子的墻上,有壹幅字跡豐富的洽坡村安居工程題詞,上面寫著:這是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為8戶15貧困人口和3戶無家庭人口修建的暖屋工程,建有幸福屋、文化室、活動室和公共辦公室,落實黨的惠民政策。我們走進這個“安珠花園”參觀,它真的設計得很漂亮,明亮的窗戶和嶄新的桌椅和家具。這時,采風團的壹位老人居然背出了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壹段話:“土地平坦寬敞,房舍如是,有良田,有美塘,有桑有竹。熙熙攘攘的車流中,雞犬相聞...黃毛垂下來,我高興。”大家稱贊:黨的扶貧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真英明。這真是壹個天堂。
最後,我們來到了村口的荷花池。這是壹個長約50至60米、寬約20米的長方形水池。清澈的水中有壹簇簇盛開的荷花。壹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高高聳立在池中央,壹條彎曲的棧道將亭子與池岸連接起來,精致別致。此時已過中午,村裏的老人和孩子都已散去,看不到老朋友詩中描述的景象。但我們可以想象村民們閑暇時聚在這裏玩耍的快樂場景。
出了村子想寫首詩。詩的題目是《新時代的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