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睡美人的寫作背景

睡美人的寫作背景

《睡美人》是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其荒謬的內容迷惑了讀者。發掘《睡美人》的深層內涵是把握川端康成整個創作不可或缺的。如果聯系川端康成在《睡美人》之前的整個創作,了解他在其他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反復發揮的主題,理清其發展脈絡,就會清晰地看到這部重要作品的坐標。川端康成創作之初就存在的“戀母情結”和“聖母崇拜”,50年代對“魔化”和“佛”的解釋,以及貫穿其壹生的“生死輪回”思想,都在這部短篇作品中以川端康成的詩風表現出來。作品散發著現代主義的頹廢情調是不言而喻的。但也體現了川端康成對具有東方文化傳統的人生哲學的獨特思考,整篇文章充滿禪意,是川端康成不可忽視的典型作品。

川端康成做了丈夫後,也坦言自己對結婚生子的恐懼,尤其是害怕自己的軟弱也會導致孩子的畸形。這是川端康成孤兒感情的變形和延伸,被稱為“無孕”情結。《睡美人》中,江口第壹次去吃藥後做了兩個夢。不難看出,都是“沒懷孕”恐懼癥的潛意識表現。這種恐懼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有體現,比如谷崎潤壹郎的《做了父親之後》,也有類似川端康成的文字。在《睡美人》中,江口與壹個四條腿的女人擁抱(結合),並在江口的女兒生下壹個畸形的孩子後被砍傷。這個看似突兀的情節,如果與川端康成的深層心理聯系起來,可以作為作家留給讀者走出迷宮的鑰匙。正因如此,川端康成活了這麽久,直到他的暮年(他也沒想到會活這麽久),這種孤兒感壹直伴隨著他,不僅沒有抹去,反而越來越深。此外,從橫空出世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的何去何從(他去世前不久還參加了伊藤宏的葬禮),似乎註定了他的壹生。正因如此,他的內心轉向佛教,遇到靈性,內心總是被壹種回歸感所縈繞,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通過川端康成的藝術性,這種回歸感成為過去人類對精神故鄉的向往。所謂煩惱,就是人類從自然人走向文化人後,命運必然出現的問題(定義有時限)。川端康成的孤兒情懷與他對人類問題的深刻思考聯系在壹起。為此,他在自己的房間裏打開了人和宇宙,從壹個個體走向壹個“無”的宇宙。這在《睡美人》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表現出壹種逆向思維,即由死而知生,由無而知有。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川端康成的病態心理。作家是不同性格的人,甚至他的體質和興趣都要在作品中體現出來。正如壹位從病理學角度研究川端康成的研究者所說,“川端康成寫《古都》(他在東大沖內科住院)時失眠持續了41年(1962)這是死前某些癥狀惡化的表現。從醫學角度來說,認為失眠和自殺是相當接近的。”川端康成的孤兒情懷,伴隨著這種嚴重神經系統的患者的暮年,其復雜的色彩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