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對這本書封面的第壹印象。我第壹次讀王爾德,還以為是在讀,結果發現我很多年前就讀過他的《快樂王子》。有些記憶不是很久以前就忘記的,但每當有壹絲交集和觸碰,就會不經意間湧上心頭,激起波瀾。讀書就像吃飯壹樣,已經成為身體的壹部分。
在三個半小時的閱讀過程中,我不禁好奇王爾德眼中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花鳥,夜空中的老樹,雪花和明月,雕像和夢想都有靈魂和情感。他們對世界上的壹切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我們耳朵無法破譯的世界裏熱烈地交談著。我們匆忙中忽略了的自然界,花鳥魚蟲,都在努力地活著,感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春風,感受著秋月,它們會為迷戀而哭泣,為善良而感動,為美好而歡呼。
先簡單了解壹下王爾德:奧斯卡·王爾德(1854 —1900),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以戲劇、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80年代唯美主義運動的主力軍,90年代頹廢主義運動的先驅。
他從小就喜歡花、日落和希臘文學。成年後,他機智詼諧,語調迷人,才華橫溢,衣著前衛,特立獨行,善於自我推銷,作品色彩斑斕,構思新穎,觀點鮮明。在現實世界中,他是故事的創造者,也是許多傳奇故事的大師。在很多人眼裏,他是自戀金句大師,是放蕩不羈的享樂主義者。他有強大的粉絲群,他的墓碑上總是布滿愛他的人的口紅印。
這本書裏的王爾德仿佛是另壹個自己,富有同情心,溫柔,善良,清醒。他無數美麗而殘酷的童話故事裏隱藏著他對愛情和藝術的忠誠,無數令人心碎的結局裏折射出他自己破碎的結局。在那些流暢、天真、詩意的語言和故事下,他的選擇和堅持被讀者隱約理解,在華麗與幻滅之間,他愛著,善良著。
很多作者往往不自覺地用自己的世界觀來指導自己的創作。動畫大師宮崎駿其人用作品傳達他的世界觀:妳很單純,世界是童話;妳是復雜的,世界是迷宮。宮崎駿其人用簡單、輕盈、善良和勇敢詮釋了他對美好世界的向往。當我們觀看《龍貓》的《懸崖上的金玉姬》時,我們會享受童話般美麗而簡單的世界。用吸引定律解釋,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妳是什麽樣的人,妳吸引的都和妳差不多——妳單純,世界如壹泓清水;如果妳很復雜,世界就會轉過去殺了妳。
年輕時風華正茂的王爾德,為何老了卻窮困潦倒,命運如此兇險?這樣的王爾德會有怎樣的世界觀?他的世界觀是如何體現在作品中的?他的作品是美好的還是悲傷的?可惜書中沒有結論。這本書只收錄了王爾德的九個童話和壹些散文詩,作者留了足夠的留白讓讀者去琢磨。書中的童話更像是寫給成年人的。它屬於王爾德的空靈世界,有著生命的美與悲——對平凡世界的愛與精神世界的美,以及兩者毀滅帶來的巨大沖擊與悲哀,凸顯了神性的救贖與歸宿。
王爾德以非凡的筆調講述悲劇,借助人物交錯的視角,讀者可以看到快樂王子從英俊到殘缺,再到被燒成灰燼;看自私的巨人如何打開他們狹隘的心胸;看到年輕的國王想做自己,卻還是被禁錮成了別人眼中的國王;聽到夜鶯最後生命的悲歌;他還讓讀者見證了漁夫靈魂和身體剝離的痛苦...他用不完美的童話反復發問,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矛盾和悖論折射出現實社會的艱難和復雜,以曲折的方式表現了他對藝術、愛情和完美生活的純粹追求。
快樂王子、夜鶯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實的朋友、年輕的國王、漁夫和他的靈魂……每壹個故事都飽含深情,寓意深刻。《夜鶯與玫瑰》中,夜鶯被玫瑰刺穿,用生命和心血傾註了愛。她在痛苦和狂喜中,綻放了壹瞬間的美麗——壹朵紅玫瑰。誰知,嘔心瀝血澆灌的紅玫瑰,在求愛後被青年學生扔掉,散落成泥,碾成灰,只剩下幾縷清香,令人心碎。在《忠實的朋友》中,小漢斯把自己的時間、精力,以及需要賣掉來維持溫飽的鮮花都給了“朋友”,最後他為了朋友把自己的生命扔在了沼澤裏。小漢斯壹生都很快樂,因為他認為他有很多“朋友”。在《漁夫和他的靈魂》中,王爾德將靈魂從漁夫身上抽離,讓失去靈魂的漁夫擁有了純潔的愛,而孤獨的靈魂卻經歷了苦難、痛苦、恐慌、墮落,變得黑暗。靈魂想鉆回漁夫的身體,但漁夫完整的心讓他渾然壹體。他竭盡全力引誘漁夫逃離愛情。當漁夫逃離小美人魚時,他又錯過了愛情。他沖回海邊,卻發現小美人魚早已失去了興趣。漁夫對小美人魚的滿滿的愛粉碎了他絕望的心,靈魂趁機與他融為壹體。壹股黑色的洶湧波濤襲來,無情地吞噬了漁夫。
王爾德的故事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內涵。每個讀者因為經歷的不同,都能解讀出自己的版本,這可能也是他受歡迎的原因之壹。本人能力有限,太深奧,喜歡的讀者自己感受不到。我試著分析壹下我最喜歡的快樂王子:
寒冷悄悄逼近,深情善良的小燕子突然醒悟到壹場荒唐的單相思,開始展開翅膀,跟隨夥伴飛向溫暖的埃及。
快樂王子活著的時候住在無憂宮。他白天唱歌,晚上跳舞。如果快樂就是幸福,他就很幸福。他快樂地活著,快樂地死去。快樂王子的雕像被放在高處。他看到了城市的醜陋和無數的痛苦,他的鉛心忍不住流淚。悲傷的淚水擊中了正在他腳下休息的燕子。
有些相遇似乎是命中註定的。
王子讓燕子把紅寶石給貧窮的刺繡工人,把藍寶石給貧窮的作家和賣火柴的小女孩。
飛在空中的小燕,看到了豪宅裏尋歡作樂的富人,擠在豪宅門口的乞丐,漆黑的小巷,挨餓受凍的臉色蒼白的孩子...
燕子從王子身上啄下金葉子,給了窮人。快樂王子變得陰郁醜陋,孩子們因為面包變得紅潤。
寒冷像冰刀夾著雪抽打著瘦弱的燕子,它死在了快樂王子的腳邊。
快樂王子的雕像被推倒了,市長和市議員吵來吵去,都想把自己的雕像高高豎起。
他們把快樂王子未熔化的鉛心扔在了垃圾上,燕子的屍體就躺在那裏。
上帝對天使說:把這個城市最珍貴的兩樣東西帶給我。
……
這個短篇故事充滿了曲折和起伏。看完之後,心裏久久不能平復。為了原本快樂無憂的王子,為了人間的苦難,我完全奉獻了自己;為了善良深情的小燕子,她放棄了壹次次飛向溫暖金字塔的機會,在寒冷的冬天為別人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為了世間無盡的貧窮與艱辛,為了富人獨享的快樂,為了政客的虛榮、冷血與無情;因為只有上帝是聰明人,但他改變了什麽嗎?
王爾德的文字精致明亮,帶著奇異的芬芳,卻又恬靜恬靜;他的表達風格是多樣的,平實的敘述,比喻,類比,象征,華麗而復雜,迂回而輝煌;語言雋永凝練,生動傳神,行雲流水,仿佛不帶任何個人感情,但對唯美與愛的追求卻在故事中處處體現。壹個又壹個被撕裂的美,破碎的心,人性,愛情,生命,靈魂,在故事中或被猛烈沖擊,或黯然神傷。那是壹個壯麗而復雜的世界,也是壹個寧願放棄靈魂或生命的世界。
王爾德走了,他的獨特性消失了,但他的金句卻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心是用來破碎的。
真相很少是純粹的,也從來不是簡單的。
離婚的主要原因是什麽?結婚吧。
浪漫的本質在於它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不要垂頭喪氣,即使失去了壹切,妳還有未來。
社會只是作為壹個精神概念而存在,現實世界中只有個體存在。
普通的財寶會被偷,但真正的財富不會。妳靈魂中無限珍貴的東西是帶不走的。
……
王爾德是個什麽樣的人?他的現實世界和文學世界是壹致的還是分離的?我們和他不是壹個時代的人,誰也不是他自己。我們只能通過他的言語、行為、作品來窺見他的壹斑。
就像《漁夫和他的靈魂》的故事裏,漁夫為了愛情,願意放棄自己的靈魂,拋棄上帝,但他並不忠誠於撒旦,因為他懂得善良。但隨著愛越來越深,善與惡,誘惑與倫理再次被踐踏。
他自己,不就是這樣嗎?在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同性戀是重罪。為了滿足波西,他不惜拿自己的名譽、身份、地位,甚至家庭、健康去打壹場勝算不大的官司,最終身陷囹圄,狼狽不堪。監獄環境惡劣。他有什麽怨恨,後悔或者痛苦嗎?誰知道呢!但是我們看到他,即使他知道愛只會讓他走向滅亡,他還是想去愛。他不是壹個沒有道德的輕浮的人。他充滿激情地描寫了漁夫和他自己令人心碎的結局。
蔣勛說王爾德和李商隱非常相似,他們的文學基礎是熱情,甚至是激情。因為妳有激情,所以妳有很大的幻滅感。因為妳太愛這個世界,所以妳不怕被傷害去擁抱。
壹個在英國,壹個在中國,壹個在19世紀,壹個在9世紀。他們的關註點如此相似,都喜歡寫月光、夜鶯、輝煌、幻滅,似乎各有天意。
因為那場官司,王爾德終於走下神壇,與人疏遠,走向孤獨。
他的同性戀者珀西說:如果妳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王爾德,那麽壹切都不再有趣。
當時的王爾德,誰能真正理解和明白?
也許他根本不想被理解。他只是做他自己。他只是在戀愛的時候盡力去愛。
他說:我們都在陰溝裏,卻還有人仰望星空。
他會心碎,但絕不會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