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復述是學生吸收、儲存、內化、組織和表達語言材料的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組織課文,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這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鞏固和積累,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系統連貫的說話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復述的基本操作形式有三種:
(1)提示類型
創作不等於胡編亂造。我們應該從模仿原文開始。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給予壹定的提示,然後讓學生創造性地模仿原文的措辭、句子、版面進行復述。提示類型有以下形式。
1.填補空白
填空不是照搬原文,只是給學生提供了復述的“拐杖”,降低了難度。同時,選取文中描述的壹些空白點,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比如復述《蜜蜂指南》第三段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壹個填空題:
列寧邊走邊看,發現。(思考:。)他仔細看了看,發現。列寧在花園旁邊也看到了壹個。(總結:。從而在復述中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思維過程,大大提高了訓練的效益。
連接
即提取與文本的描寫線索或寫作特點密切相關的關鍵詞,重新組織文本信息進行復述。比如在教田忌賽馬時,學生學完課文後,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復述,然後展示以下幾個詞:垂頭喪氣、信心十足、得意洋洋、目瞪口呆、轉敗為勝,引導學生選擇壹個語序,簡單復述。這樣既達到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目的,又進行了語言訓練,促使學生學會了在語言環境中使用詞匯,積累了詞匯,使語言和思維共同發展。
3.概述
根據對原文的理解,理清復述思路,列出復述提綱,進行創造性復述,是壹種極好的形式。比如在教《熊貓媽媽接電話》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先幫學生總結熊貓的思維:先說我是誰(就是給熊貓取名字),再說我去了什麽國家,最後說朋友們對我怎麽樣。同時大面積模仿和重復板書的輪廓。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創造性地說:妳還可以選擇哪些名字,妳可能去過哪些國家,那些國家的朋友是如何歡迎妳的,由此可見復述訓練的層次性。
4.說明
許多課文的插圖與原文的意思密切相關,這不僅對學生的創造性復述有促進作用,而且可以在復述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李時珍》壹文中,寫李時珍為編《本草綱目》親自到各地采藥,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卻很感人,因為還配有相應的插圖。學習時,學生可以仔細觀察,像李時珍采藥壹樣,創設當時的自然環境、動作、語言,用插圖具體描述,使復述多功能化。
(2)活字印刷
小學生活潑好動,往往對嚴肅枯燥的形式毫無興趣。在組織活動中進行復述,既能提高復述的興趣,又能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兩種活動類型的方法值得學習。
1.比賽
比如在教第四冊《精彩的馬戲》的時候,在復習鞏固課文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以遊戲的形式復述,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我先拿出壹個麥克風,把文章中介紹的馬戲節目放在大屏幕上,然後說:“告訴妳壹個好消息。我們紅領巾電視臺將在不久的將來開設壹個新的電視節目,為學生們表演壹場精彩的馬戲。聽說2 (3)班的學生個個口齒伶俐,大方能幹,我們現在從2班招聘5名講師。希望妳們抓住機會,踴躍申請。”因為這類遊戲形式新鮮,有時代感,而且現在的學生競爭意識很強,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有的用自己的眼睛談論它,有的模仿電臺主持人說的話...有趣又活潑。
2.教科書戲劇
由於全文復述占用時間長,跨度大,敘述者難度大,聽者厭煩,所以表演課本劇的形式可以彌補這壹缺陷。比如我教第三卷《狐貍和烏鴉》,我讓學生扮演同桌的“狐貍”和“烏鴉”,自己寫劇本。要求其他課文中沒有寫的動作、表情甚至心理活動盡量表演,不加旁白,讓人壹看就懂。比如壹群學生擦著嘴,咽著口水,翻著白眼,自言自語:“哇!那壹大塊肉嘗起來不會錯。噝——這是個好機會,我壹定要騙它!”這樣就很好地把握了文本的內容,進行了合理的創造性想象。另外,在壹群同學上臺表演的時候,我也讓其他同學當“評委”,根據課文進行分析判斷。這樣,復述就成了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既滿足了學生“愛動”的欲望,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轉換類型
是指改變原文的構思,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改變文本的表達形式,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再創造。這種方式可以鼓勵學生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對文本進行動態分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方式和方法。無論是從表達角度還是想象力角度,對學生都大有裨益。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換:
1.類型
小學的課文體裁以記敘文為主,還有詩歌、散文、童話、說明文等多種形式。只要換個角度,很多流派是可以互相轉換的。比如敘事體改為日記體,詩體改為散文體,描寫體改為童話體等等。教完古詩《夏塞曲》後,壹位老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通過圍繞原著中心,對主角李將軍的外貌、舉止、語言、動作等進行添加描寫和復述,將四首古詩展開為四段,使之成為壹個極富創意的傳奇故事。
2.人
大多數小學課文是用第三人稱寫的,有些是用第壹人稱寫的。個人復述的轉換可以使學生進壹步受到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影響。比如在教第三冊《妳今天為什麽遲到了》這壹課的時候,在指導復述第二段“黃秋生是怎麽把牛從農田裏拉出來的”的時候,我從下面開始,按照“黃秋生告訴老師上學路上發生了什麽”這句話來引導學生:如果妳是黃秋生,妳會怎麽跟老師說清楚?這種復述把黃秋生對“他”的指稱變成了第壹人稱的“我”,既鍛煉了語言,又自然地接受了思想教育。
3.結構
轉換結構可以是改變文本的敘述順序,變順序為逆序或變逆序為順序。比如第三卷《公雞的臉紅》就是按事情的順序寫的。在明確了課文的內容和中心後,可以改變組合:先描述鄰居如何幫助公雞,然後從公雞的角度回憶公雞如何對待鄰居,最後描述公雞的想法。
轉換結構還可以改變句子表達方式,如將細節描寫改為簡略描寫,將靜態改為動態,將並列改為總分,將記敘文改為對話等。,這些就不壹壹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