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融的《中田靜第壹申章》說:“世界上最高的美德是最大的忠誠”,“忠誠也稱為心”。它的意思是:忠誠是人們對天地、真理、信仰、職責、國家和他人完全無私,並始終盡自己最大努力履行職責的美德。
忠君者,德也正。從造詞中可以看出,忠義、有心居中、剛正不阿,古人尊崇不懈之心,所以忠義發自內心;在中國它也意味著公正,忠誠是正直的美德,所以它來自中國。許慎《說文解字》曰:“忠,敬,忠全心”。它意味著人們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忠誠的標誌。
“忠”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涵和範疇。孔子提出,君子應該在行動上守信。有壹次,他的學生張問什麽地方可以打工。孔子說:言而有信,行而恭敬,即使在坎坷的國家,也會暢通無阻;相反,即使在自己的家鄉也行不通。
2.現代人對“忠誠”的理解:
現代人揚棄了儒家的忠誠思想。現代人應該摒棄忠孝節義的封建愚昧,但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職責的忠誠仍然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美德。
“忠誠”在現代社會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壹個是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這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二是忠於自己的職業和職責,這是每個職業者必備的道德規範。用社會學的話說,壹個企業家和知識精英首先應該承擔發展的責任。
現代人應該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業,為員工提供更好的福利,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為群眾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為國家發明更多世界領先的科學技術,為民族創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產業。
擴展數據:
關於“忠誠”的事跡:
當人們談論“忠誠”時,他們自然會想到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官員和愛國士兵,如屈原、蘇武、諸葛亮、魏徵、範仲淹、包拯、嶽飛、文天祥、於謙等他們忠於自己的國家,他們擔心國家的正義和人民的安全。這是他們的忠誠。
例如,在三國中,諸葛亮有壹個幫助世界和人民的夙願,他選擇了壹個仁慈的君主來輔助他。他感受到劉備三顧茅廬的感激之情和白蒂的信任,並表示他願意臨危受命,壹如既往地忠誠,獨撐大局,努力扭轉局勢,直到中國南方得到平定,人民衣食無憂,然後他繼續協助後者完成恢復漢室的偉大事業。他忠於職守,以天下為己任,壹直為後人所稱道。
南宋時期嶽飛“精忠報國”的事跡激勵了壹代又壹代中華兒女。金兵進軍中原時,面臨的是中原淪陷、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嶽飛倡導抗戰,帶領嶽家軍抗金抗敵,屢立奇功。
他治軍嚴明,關愛士兵,愛民如子。他創建的“嶽家軍”軍紀嚴明,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他贏得了每壹場戰鬥,這使金兵軍隊失去了信心。就連金兵的軍隊也不得不感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然而,奸臣秦檜為了榮耀背叛國家,陷害忠良,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嶽飛“還我河山”的凜然正氣和“以身相許、無為而治”的愛國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千百年來,人們懷念嶽飛等忠臣良將,痛恨秦檜等奸臣。有詩雲:“秦檜千古惡,嶽飛千年難忠心。”日月皎潔,天地明朗!"
百度百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