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次,白居易去遊湖。我看到人們在南邊的湖邊撿土填湖,建亭子。白居易問是哪個做的。仆人回來說:“這是嚴老爺的老丈人蓋花園。”
白居易送鐘先生嶽父說:“西湖是人民的西湖。為什麽要壹個人霸占?”現在,妳被罰開壹百畝農田。"
二爺的老丈人,知道刺史說壹不二,只好雇了壹幫人,挖了百畝湖泥。
又壹次,白居易在白沙堤上散步回來,看見有人從山上砍下兩棵樹,擡回去當柴燒。白居易對那人說:“山上的樹都砍倒了,泥漿就會流到湖裏,堆積起來。如何做到這壹點?罰妳補種十棵樹!”
這個人不得不去山上重新種植十棵樹。從那以後,沒有人敢在山上占湖建房、砍樹。就這樣,白居易在杭州待了三年,把西湖搞得綠水青山,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唐憲宗即位後,進行了壹些政治改革,任命了壹些像姜立這樣誠實的大臣為宰相。但他仍然看重宦官。他要討伐藩鎮,用壹個宦官首領做統帥。此事引起了壹些部長的反對。反對最激烈的是左拾遺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夏邑(今陜西渭南東北)人。他擅長寫詩的名聲很早就傳開了。白居易從小就聰明。他出生的時候才六七個月,就能認“知”和“無”這兩個字了。他五六歲開始學寫詩。大約在他十五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白在徐州做官,要他去京城長安,見見世面,結交名士。
當時,正是朱之亂後,長安城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尤其是連年戰亂,各地缺糧,長安米價飛漲,百姓生活十分艱難。
當時長安有壹個文學家,叫顧匡,才華橫溢,但脾氣傲慢。當他遇到年輕壹代時,他經常依靠他的資歷。白居易聽到顧況的名氣,帶著自己的手稿到顧況家裏求教。
顧匡聽說白居易也是官家的兒子,不能收。白居易拜訪了顧況,送給他壹張名帖和壹首詩。
顧匡看了看年輕人,看了看名帖,看到“聚義”二字,皺了皺眉頭,開玩笑道:“最近長安米價很貴,但是生活不易啊!"
白居易莫名其妙被顧況罵了壹頓,他也不在乎。他畢恭畢敬地站著,征求意見。顧況拿起卷軸翻了翻。他的手突然停了下來,眼睛盯著卷軸,輕輕地念叨著:
平原上壹望無際的草,隨著每個季節來來去去;
野火不能燒盡它,春風的吹拂可以使它復活。
顧況讀到這裏,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他馬上站起來,緊緊地握著白居易的手,熱情地說:“啊!寫這麽好的詩,住在長安,不難。我只是跟妳開了個玩笑,別見怪。"
這次見面後,顧匡非常欣賞白居易的詩歌才華,向大家吹噓白家子弟有多了不起。當人們口耳相傳時,白居易在長安名聲大噪。不到幾年,他就通過了進士考試。唐憲宗聽說了他的名聲,立即提拔他為翰林學士,後來又派他為左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