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董乃斌的學術成就

董乃斌的學術成就

李商隱傳(Xi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

李商隱的精神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最後的浪漫》(中華書局,1992)《中國文學彩色插圖史》(北京:祥雲美國出版公司,1995,合著)。

文化動蕩中的文學與文人(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大唐帝國的精神文明——民俗學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與人合作)

《陋室之聲》(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董乃斌《中國文學史》

李商隱悲劇初探(北京:文學評論第九輯,1981)

李商隱詩歌的主觀傾向(Xi安:唐代文學隨筆第壹輯,1981)

論豫西學生詩歌解讀中的壹種不良傾向(石家莊:河北師範學院學報,1981:1)

李商隱詩風分期論綱(西北:西北大學學報1982:3)

“李商隱生年為元和六年”(北京:文學遺產增刊第14、1982號)

論範南文(北京:文學遺產1983:1)

天地虧欠於此──論路通、馬懿、劉查的詩(北京:中國古典文學第壹輯,1984)。

會昌壹品、李德裕思想與創作文集(北京:文學評論叢書第十八輯,1984)。

唐代新樂府與詩歌敘事藝術的發展──關於中國文學史上壹個現象的討論(北京:文學遺產1984:4)。

李商隱散文論(成都:西南師範學院學報1984:3)

現代性與古典文學研究的新方法(北京:文史知識1985:10)

李德裕的詩和詩中的李德裕(Xi安:唐代文學研究,1985)

中國古典詩歌研究的現狀與未來(北京:文獻綜述1985:2)

唐代詩人許渾生平考(北京:文史叢書26)

論當代古典文學的研究體系(北京:文獻綜述1986:3)

論中晚唐邊塞詩(Xi安:唐代文學隨筆,1986)

中國封建文化體系中的文學(長沙:中國文學研究1987:4)

中國敘事文學的軌跡(北京:文學遺產1987:5)

講解員的文化意識和精神歷程(福州:福建論壇1988:1)

中國古典韻文的命運(湘潭:中國韻文雜誌,第壹期,1988)

李商隱詩歌意象符號系統分析(北京:文學遺產1989:1)

強烈呼籲精神自由(南京:江海日報1989:1)

從歷史的政治概括到小說的生活細節──論唐傳奇與小說文體的獨立性(北京:文學評論1990:5)

敘事風格和結構的新變化──論唐傳奇與小說文體的獨立(北京:文學遺產1991:1)

郭紹虞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貢獻。

唐代風俗與文學(桂林:唐代文學研究系列之三1992)

唐人七夕詩簡論(北京:文學評論1993:3)

現代小說觀念與中國古典小說(北京:文學遺產1994:2)

俠客與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理想(收錄於《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唐代出租車風格的演變與時代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1,與人合作)

文學史家的定位──文學史的思考(南京:學報1994:6)

《百年中國文學史——回顧與展望》(1997論文在新疆世紀之交中國古典文學與絲綢之路研討會上發表,收錄於會議論文集)。

階段與規律——建國以來文學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文學遺產》40周年,1997)

中國早期文學史(吉林:社會科學戰線,1997:5)

學術史概覽(北京:文學遺產1998:1)

史料、視角與方法──關於20世紀唐代文學研究的對話(與趙昌平、陳合編,《文學遺產》1998:4)。

文學史範式的新變化──兼評傅玄聰:《文學遺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第5期,《新文學學科建設叢書》27種等。, 1985-1989.

宏觀文學史系列,7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998。

中國古典文學集成,6卷30冊,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

《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中國文學概論》,10種,北京:中華書局,1997四。非學術作品。

創作中篇小說《秦權》、《菩薩蠻》、《博朱穎》

改編電視劇《李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