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文同和蘇軾是什麽關系?

文同簡介

文同/文(1018 ~ 1079),字,人稱世世先生,微笑居士。北宋子洲梓潼縣永泰縣(今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的畫家和詩人。

遊元年(1049)進士,遷太常博士,薊縣讀書,在瓊州、大邑、陵州、揚州(今陜西洋縣)等州或縣為官。元豐初年,文同到湖州(今浙江吳興)上任,世稱文湖州。

元豐二年(1079),文同死於周琛(今河南

文同和蘇軾是什麽關系?

文同簡介

文同/文(1018 ~ 1079),字,人稱世世先生,微笑居士。北宋子洲梓潼縣永泰縣(今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的畫家和詩人。

遊元年(1049)進士,遷太常博士,薊縣讀書,在瓊州、大邑、陵州、揚州(今陜西洋縣)等州或縣為官。元豐初年,文同到湖州(今浙江吳興)上任,世稱文湖州。

元豐二年(1079),文同死於周琛(今河南

文同和蘇軾是什麽關系?

文同簡介

文同/文(1018 ~ 1079),字,人稱世世先生,微笑居士。北宋子洲梓潼縣永泰縣(今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的畫家和詩人。

遊元年(1049)進士,遷太常博士,薊縣讀書,在瓊州、大邑、陵州、揚州(今陜西洋縣)等州或縣為官。元豐初年,文同到湖州(今浙江吳興)上任,世稱文湖州。

元豐二年(1079),文同死於周琛(今河南淮陽縣),享年61。

文同的成就

第壹,繪畫

文同以擅長畫竹子而聞名。他註重體驗,主張先有計劃再寫作。他畫竹葉,開創了厚墨為面、淡墨為背的方法,學者們多作特效,形成了墨家學派,被譽為“墨家竹宗”,又被稱為“文湖洲竹派”。成語“胸有成竹”源於他畫竹子的想法。

文同對竹子有深入細致的觀察,所以他的畫法是嚴謹的。同時,作為公務員,他的作品也不同於專業畫家。《畫識》說,他的墨竹“體態瀟灑,力壓亂彈之秀”。宣和畫譜進壹步指出,其作品“持物以娛,而後見水墨之戰”。

我看到了文同的墨竹畫的特點。可以說,文同之類作品的出現,是文人畫興起的標誌之壹。文同的墨竹作品對晉代的蘇軾、王庭筠父子、元代的李侃等畫家產生了重要影響,墨竹逐漸成為中國文人畫的重要題材。

文同主張畫竹首先要“胸有成竹”。寫竹葉,自創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揚州竹林多,畫竹有利。他和表哥蘇軾的詩詞唱和,確立了四君子的主題。其竹畫,“深墨為面,淡墨為背。”後來竹畫家從中學習,世人稱之為“湖州竹派”。

到了元代,畫墨竹成為壹種時尚,如李理、趙孟頫等名家,都是湖州派的傳人,對後世影響很大。我也喜歡做老樹,寫山水。

在四川省仁壽縣黑龍潭的石墻裏有壹塊所謂的隱形碑。灰色的石頭表面光滑無痕,但潑水後露出壹根竹簽,當地人說是文學作品。蘇軾:《蘇東坡集》卷三十二《文可畫竹》:“畫竹,必先心中有數,看妳要畫誰。”

署名真武的《湖州竹派》壹文,列舉了繼文同之後的25位水墨竹畫家。畫派是在文同的親戚朋友中形成的,如文同的妻子、侄子、子女、孫子和表兄蘇軾。湖州竹派自宋以後影響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其中最著名的受益者有元代的高、趙孟頫、李理、柯、真武,明代的王弼,清代的鄭燮。

文同的傳世作品很少。今天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墨竹圖就是它的真跡。它把壹根竹子倒過來畫,形象逼真,筆法嚴謹。廣東省博物館有壹卷朱墨地圖,這是這卷的副本。《墨竹圖》這幅墨竹畫軸不詳,但有相同的文字和兩個印章:壹個安靜的畫室。和柯。畫懸於崖邊的竹子,樹幹彎曲,略向末端傾斜,在彎腰蹲伏的過程中暗含著壹股濃濃的生意經。

枝葉很密,交錯著,各有各的姿勢。畫出來的樹葉的墨色是互相依存的,就像米菲的紙畫了壹幅竹雲:“以墨深為面,淡墨為背,從頭開始。”

墨竹在北宋仍然是壹門新興的繪畫藝術,仍然與當時時尚寫實的時代有關。因此,不存在“中介”或“爪”撇葉,也不存在竹節間的書法連筆。整個畫法介於“畫”與“寫”之間,不同於元代及以後文人的竹畫。

第二,詩歌

文同對梅的詩歌創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的《織婦怨》描寫織婦的辛苦,卻被官員刁難,這和梅反映民間疾苦的詩是壹樣的。

他的山水詩更有特色。比如“煙消雲散鷗落,陽光高照林飛”(《早晴到報恩山寺》);“牛散繞溪,雞飛滿田”(《晚歸村》)等句子;形象生動,宛如壹幅畫,充分表現了畫家兼詩人善於取景和繪畫的特點。

他在詩中常把自然風光比作前人的名畫,如“人獨坐水軒不在,林中滿鳥”(《晚雪湖上見儒》)和“山似李成,谷似範寬能”(《龍駒》),為古詩中的景物描寫增添了新的手法,這和當時的畫家願意在前人的詩中找畫是壹樣的。

他寫了40卷《丹源集》,2卷補遺,由他的曾孫編輯,有1卷年表和2卷附錄。有四個系列的印刷版本。

文同和蘇軾是什麽關系?

北宋另壹位全才是蘇東坡。他和文同壹樣有名。巧合的是,他們不僅是姻親,還是兄妹,而且都是“竹癡”。“吃無肉不如住無竹”,蘇東坡既是自己的處境,也是對公婆的評價。據說蘇東坡畫竹子,追根溯源,也是被文同“感染”的,也是被文同用技法傳授的。

文同在揚州(今陜西洋縣)當太守的時候,別人以為這裏是窮鄉僻壤,但文同在這裏過得很舒服,因為漫山遍野都是竹林。有壹天,文同夫婦去看竹子,晚飯只上了竹筍。吃飯的時候,收到了東坡的來信。東坡除了壹如既往的噓寒問暖,還附了壹句詩:韓道竹植如彭賤,斧絕饒龍。料窮貪太守,渭川胸中千畝。

文同看完詩,忍不住笑得把飯噴了壹桌子。有了這樣的公婆,“窮太守”感受到了生活的滋養。他常常坦承:天下無知己,唯有公子盼(東坡詞)知我美。

東坡也公開說過:和可近,壹日不見,令人思。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文同送給東坡壹幅《朱墨畫冊》。次年正月,61歲的文同被任命為湖州(今浙江吳興)太守,二十壹日不幸病逝於(今河南淮陽)郵局。東坡得知噩耗,在壹本畫冊裏搓著手哭了。

看了上面的介紹,妳對文同的成就有更多的了解了嗎?更多中國歷史名人,請關註中國歷史專欄和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