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之壹
在谷雨綿綿的春雨時節,我們走進位於江西省安義縣東陽鎮東陽村的紀念館,迎面是壹塊木碑,上面鐫刻著楊、鄒家華、宋任窮、肖克、張愛萍、等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稱贊劉隱的題詞。
劉寅是我軍通信的奠基人,中國電子工業的奠基人之壹。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的題詞,彰顯了劉印在我軍通信事業和新中國電子工業發展史上的獨特貢獻。
“半數電臺開創了我軍通信事業的先河,為國家電子工業建設奉獻了壹生。”站在原主席楊的題詞前,我仿佛在歷史的隧道中穿越時空,聆聽紅色“聽風”先行者的故事。
我的眼睛穿越時空。65438年至0927年,從安義來南昌求學的劉寅,經常悄悄傳閱《新青年》雜誌和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魯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文章和書籍。這些書充滿了新意,無情地鞭撻著舊世界,激發了劉寅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據《通信創始人劉寅》壹書記載,1930年9月,劉寅通過朋友介紹,請國民黨軍第十八師無線電中尉王琛成為王琛手下的無線電報務員。在此期間,目睹國民黨軍隊肆意燒殺搶掠的行徑後,劉寅對國民黨軍隊的犯罪行為深惡痛絕,希望早壹天離開國民黨軍隊。
“萬畝霜天紅爛漫,山兵怒發沖冠。大霧彌漫了龍崗,壹片漆黑。他們異口同聲地叫,前面抓住了張輝贊。”1930年2月30日,在中央蘇區對龍崗的第壹次反“圍剿”中,紅軍壹舉殲滅國民黨軍18師司令部及兩個旅,俘虜了我軍俘虜的張會贊、、劉寅等10多名無線電技術人員。
記憶是壹首美妙的歌。劉寅晚年深情地回憶。四天後,毛澤東和朱德見到了他和王琛。毛澤東滿臉笑容地歡迎他們加入紅軍,希望他們努力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朱德也說:“妳要先用收音機。敵人有,我們就有。如果沒有,敵人會陸續送來的。”毛澤東接著說,“將來國家勝利了,妳就掌管全國廣播電臺。”
時間的巨幕上,王晨和柳茵的“半個電臺”的故事開始了。1931年65438+10月6日,寧都縣小布龔家廟東廂房裏,王晨小心翼翼地檢修機器,劉銀在室外支起高高的接收天線。接通電源後,他輕輕打開收音機開關,瞬間聽到耳機的唧唧聲。這清晰而充滿希望的聲音向人們宣告,紅軍第壹個廣播電臺誕生了!這就是中央紅軍“半個電臺”的由來。
“劉銀川”寫道:“紅軍電臺的建立,標誌著紅軍第壹個無線電偵察站的誕生,紅軍無線電偵察事業的開始。1931 1 6、電臺成立的那壹天也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偵察情報工作成立日。劉維也成了人民軍技術偵查的創始人。”
向前移動時間的指針。此後,劉寅就用這臺收音機抄寫新聞電報,呈送給紅軍領導參考。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參考消息的原始來源。
1931 65438+10月28日,經毛澤東、朱德批準,紅軍無線電隊成立。從此,在險惡的戰爭環境中,無線電波日夜穿梭於空中,像壹把無形的利劍直刺敵人的心臟。劉隱和他的戰友們不僅及時破譯了地方軍閥的密電,還截獲破譯了蔣介石自己部隊的電報,為我軍捕捉戰機、選擇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我軍第壹個電臺建立前的那些年,紅軍為了獲取敵情,只能派士兵冒險外出偵察,很多人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自從我軍建立“聽風部隊”以來,其作用堪比千軍萬馬。
他們無數次破譯密電,為紅軍決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參考依據,保證了戰場指揮和通信聯絡,保證了我軍行動的協調高效,使人民軍隊能夠銳意進取,建立新中國。由此,我對歷史,對“半電臺”開創我軍通信事業的那群人,充滿了崇敬。
沒有他們,中國革命怎麽可能成功!
我戰鬥了壹輩子,立下了赫赫戰功。展廳裏陳列的壹份毛澤東、朱德殲滅敵二十八師的命令,就是這樣壹段歷史。在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二次“圍剿”中,劉隱在吉安內勤截獲了敵共師電臺的壹組無線電波,用明碼說:“我們現駐福田,明早出發”。敵人吉安泰問:“妳要去哪裏?”敵軍電臺回答說:“向東走”...
當毛澤東和朱德看到從劉寅那裏抄來的報紙時,他們非常激動。他們仿佛看到了反“圍剿”勝利的曙光。他們迅速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了敵龔師全部和敵第四十七師壹個旅的大部分,取得了第壹次反“圍剿”的第二次勝利。
“Ta,da .....”聲與信息聯系在壹起。在第二次反“圍剿”鬥爭中,劉隱全神貫註,緊貼耳機,日夜不停地監視敵人的動靜,為紅軍“十五天七百裏長驅,卷席掃千軍”的輝煌戰績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戰後蘇聯軍民舉行的勝利慶祝大會上,毛澤東高興地說:“我們工農紅軍也有‘千裏眼、千裏眼’,這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展廳裏,搖桿搖動電機發電、劉隱借膝譯報的復原場景,仿佛記錄了劉隱當年擔任紅軍總部電臺臺長、中央政府電臺臺長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根據陳列在陳列櫃裏的壹份發黃的歷史記錄,劉寅和王晨壹起組織了壹個無線電培訓隊,向學員們講授電報和維修技術。在他們的努力下,紅軍逐步建立了功能齊全的無線電通信系統。此後,訓練隊擴大為紅軍通信學校。直到長征前夕,* * *舉辦了11的無線電培訓班,培訓了電報、維修、電話、連號、旗語等通信人員2100多人,對中國革命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紅色無線電波傳遞著千變萬化的軍事態勢,蘊含著轉瞬即逝的戰機。劉寅熟悉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呼號和無線電報務員發電報的方法,能從無線電接收機的信號中掌握敵人行動方向的信息,為中央蘇區第三、第四次反“圍剿”鬥爭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和通信保障,取得了奇襲的勝利,在我軍通信史上寫下了輝煌的壹頁。
紅色的電波,發出了黨和人民的聲音,凝聚了團結的力量。
在壹個美麗的春日,在瑞金葉坪的紅色中國新聞社舊址,柳蔭的記憶縈繞在我的耳邊。10月7日,1931 165438中華蘇維埃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開幕。會議開幕當天,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社前身)成立,我在電臺播報了會議消息。從此,中國* * *生產黨和勞動群眾的聲音沖破了敵人的新聞封鎖,傳到了全中國和全世界,成為對敵鬥爭的匕首和鼓舞軍民的號角。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劉茵壹直在踐行著“做壹個革命的魯班石”的座右銘。在遭遇風險挑戰時,李大釗“為民族創造新生活”的吶喊回蕩在耳邊,激勵著他突圍奮進。
“四渡赤水奇襲,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是《長征組歌》的歌詞。這個“奇兵”不僅指前方浴血奮戰的將士,也指後方提供準確無線電信息的將士。柳蔭和“聽風使力”破譯了很多沒有碼書的“天書”,把壹串數字變成了漢字。這些漢字匯成了長征路上的重要信息,壹次次指引紅軍化險為夷。
冰心曾說:“人們只贊嘆壹朵成功之花的燦爛。然而,當初,她的蓓蕾浸透了奮鬥的淚水……”
壹燈如豆,柳茵的紅眼睛卻閃閃發光。為了保證軍委領導隨時掌握前方戰況,劉寅保證軍委某支隊電臺每天24小時內始終處於工作狀態,保證了部隊的動員和指揮,為紅軍突破烏江天險、遵義會議勝利召開、赤水四渡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110 10月10,毛澤東為第三軍委創辦的《通信勇士》創刊壹周年題詞:“您是科學的千裏眼和耳朵。”這無疑是對人民軍隊通信工作最好的評價,也是對劉茵和戰友們最好的褒獎。
紅色無線電波,任務就要完成了。抗日戰爭時期,劉寅為建立和溝通黨中央與各根據地的聯系,保證黨中央指揮的順利進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8月9日,中共中央發表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最後壹戰》的聲明。劉寅帶領軍委總臺的無線電技術人員,壹天之內迅速下達了黨中央的七項命令,確保了中央對全軍的戰略指揮。戰爭雖遠,無線電波飛越千山建立的傳奇功勛卻與青山同在。
在紅色電波的背後,如磐的初心融入了* * *制作人的精神血液。
去年國慶節前夕,在西柏坡紀念館56米長的“電報”長廊前,我看到了雕刻在兩側大理石上的37份毛澤東和軍委的親筆電報。在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金三大戰役中,軍委三局副局長劉寅帶領軍委總臺無線電技術人員,為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周恩來曾幽默地說:“我們總部只要不送槍、不送糧、不送人,就天天給前線發電報,打敗國民黨!”聽到周恩來的表揚,劉茵有壹種完成黨交給的重要任務的榮譽感和完成艱巨任務後的幸福感。
歷經歲月滄桑,劉印始終不忘* * *黨員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錘煉了壹名通信戰士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凝聚成壹部通信先鋒的光輝史詩。
歲月悠悠,硝煙散盡便是黎明。新中國成立後,劉寅先後擔任軍委電信總局副局長、軍委通信部第壹副部長、原第壹、二、三機械部副部長、第四機械部常務副部長等職。,為恢復和發展新中國的電信事業,開創新的電子工業,他在歷史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時間的推移,“嘀嗒、嘀嗒”的聲音已經遠去,但“半個電臺”承載著壹份持久的忠誠和責任,激勵著人們不斷前行,激勵著更多的後來者。
老兵走了,他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