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塞(又稱涼州詞)
唐朝:王之渙
黃河越來越遠,因為它在黃河中間流動,玉門關坐落在壹座孤獨的山上。
何必用楊柳的悲歌來抱怨春天的耽擱,老玉門關,壹個春風不是吹的啊!
註意事項:
涼州詞:又名《楚塞》。當時壹首流行歌曲(涼州詞)的歌詞。
遠望:遠望西方。“遠”就是“直”的意思。
遠在黃河之上:遙望黃河源頭。
孤城:指守衛邊境的孤獨城堡。
齊:古代長度單位。壹齊相當於七八尺(等於231cm或264cm,約2.3m或2.6m)。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四川。羌笛是阿強樂器,屬於橫吹管樂。屬於壹種樂器。
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抱怨:為什麽抱怨。
柳樹:楊樹的柳條,也指楊柳秋。
度:是的。不夠:不會吹。
玉門關:漢武帝所設,因西域傳入玉器而得名。故位於甘肅敦煌西北的小房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遺址東移至安溪雙塔堡附近。
擴展數據:
1,創作背景
據王之渙墓誌銘記載,王之渙於726年(唐玄宗十四年)辭官,過了15年的自由生活。兩首涼州詩被視為15時期,即727年(開元十五年)至741年(開元二十九年)。
2.欣賞
王之渙寫了這首關於邊塞戰士思鄉的詩。它蒼涼而慷慨,悲涼而不失力量。雖然極力誇大了戍兵不準歸家的憤懣之情,卻沒有壹點壓抑和苦悶之感,充分表現了盛唐詩人的豁達和曠達。
第壹句“黃河遠在白雲之上”,抓住了俯視的特點,描繪了壹幅動人的畫卷:在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望向西方,仿佛匯入白雲之中。第二句,“壹座孤城,萬仞山”,講的是要塞中的壹座孤城。
壹座坐落在邊塞的孤城,依山傍水,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河的磅礴氣勢,勾勒了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士卒戍邊的荒涼狀況,為後兩句描寫駐軍心理提供了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突然聽到了羌笛的聲音,而我彈奏的曲子恰好是《折柳》,不禁勾起了駐軍的傷感。古人有離別送禮的習俗。鎮守邊關的士卒聽到羌笛奏出的《折柳》悲涼曲調,難免會觸之悲而不恨。
於是,詩人以豁達的口吻解釋:為什麽羌笛總是奏出“斷柳”的悲調?要知道,玉門關外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所以沒有柳樹可折!說“為什麽要抱怨”不是沒有抱怨,也不是勸警衛不要抱怨,而是抱怨沒有用。
“何苦怨”這個詞的使用,讓詩歌更加含蓄雋永。三四行,明代楊慎認為其中含有諷刺意味。作者寫那裏沒有春風,這是壹個自然的隱喻,表明生活在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同情人民的感受,忽視了遠在玉門關守衛邊境的士兵。
中國的古詩詞向來有“喜”的傳統,更何況“詩不達意”。我們認為讀者不能不理解這壹點,但我們不能確定作者是否真有此意。既然玉門關外的春風吹不動,關外的柳樹自然也不會吐葉子,光“抱怨”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