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從小在家接受傳統教育。1890去北京試了試,沒成功。回廣東的路上,路過上海,看到《世界地理概論》、《瀛寰誌略》、上海機器局翻譯西文書籍,大開眼界。同年,我認識了康有為,投了他壹票。
1891就讀於萬畝草堂,接受了康有為的思想和理論,走上改良和改革之路。當時人們統稱為“康梁”。
1895年春,他再次進京趕考,輔佐康有為,在北京發起考生聯名請願的“公車請願”。在維新運動中,梁啟超非常活躍。在北京負責《世界通報》(後改名為《中外期刊》)和上海的《時事報》,並赴澳門籌辦《知心報》。他的許多政治觀點對社會有很大影響。
1897,任長沙吳石學校總教師,宣傳湖南變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皇帝召見,奉命呈送《變法總論》,授予六個爵位,並負責處理史靜大學堂譯書公司事務。
9月政變,梁啟超逃往日本,曾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本期間,他先後創辦了《清議報》和《新民叢報》,主張改革,反對革命。同時也引進了大量的西方社會政治理論,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試圖使革命黨人向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他支持袁世凱,接受了袁遺的意圖,將民主黨與* * *和統壹黨合並,重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權。
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首席大法官。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稱帝,並計劃與蔡鍔對袁動武。
1915年底,雲南爆發保家衛國戰爭。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參加反袁鬥爭。袁世凱死後,梁啟超在段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受鹽務總局監管。九月,孫中山發動護法之戰。165438+10月,段內閣被迫下臺,梁啟超也引咎辭職,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去了歐洲,了解了西方社會的很多問題和弊端。回國後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發展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從1922,他在清華大學參加了壹個非全日制課程,從1925,他申請了任清華中國研究院的導師職位。
1927,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因病去世。
學業成績
梁啟超廣泛參與學術研究,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尤其在歷史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從1901到1902,先後撰寫《中國歷史敘事》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歷史革命”。
我歐洲之旅歸來後,主要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重點研究先秦諸子、清代學術、歷史和佛教。1922起,在清華大學兼職,1925起,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指導範圍:哲學家、中國佛教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歷史研究方法等等。期間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個案研究》、《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情人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
他壹生創作了豐富的作品,有多部作品集,其中出版於9月1936+01日的《飲酒間集》較為完整。《飲食店集》有148卷,10多萬字。
梁啟超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和新的文學觀念,開創了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在文學創作上也有不少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翻譯文學在世界上都有作品,尤其是散文。
梁啟超的寫作風格在國際上被稱為“新文體”。這種以“謀士文學”為文體的“新文體”,成為“五四”前最流行、模仿最多的文體,至今仍值得學習和研究。梁啟超在1905寫了《俄國革命的影響》。文章以簡短而急迫的文字開頭,如巖石的破裂,似巖漿的噴湧:“燈滅了,氣盡了,碼頭停了,鐵礦割了,電線砸了,鐵路挖了,軍工廠燒了,報館關了,匕首現了,炸彈裂了,君主逃了。”劇中,世界上唯壹的專制國家,必然在大革命中!然後,以“革命的原因”、“革命的動機和政策”、“革命的前途”和“革命的影響”為題進行分析。難怪胡適說,“梁先生的文章...讓讀者不得不跟著他,和他壹起思考!"
在書法藝術方面,梁啟超早年學習歐陽詢,後又學習漢魏六朝碑刻家康有為。
工作
中國歷史研究方法
中國近300年的學術史
新民說
冰室的主人說
中國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