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基調是憂郁的。很多話讓人憂郁,充滿憂郁的思想。在對傷心之地的現實描寫中,滲透著作者憂郁的主觀感情。但這種憂郁不是悲觀絕望,而是能給人力量。在這首詩中,作者化憂郁為力量。
在這首詩中,詩人不僅抱怨貧窮落後的北方和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在北方,而且謳歌北方人民不屈的生存意誌和保家衛國的決心,自古以來就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全詩意象豐富,抒情寫意,勾勒出壹幅北方農村的動態畫卷,生動、準確、傳神。這首詩是典型的自由詩,遵循自然的語言節奏和情感,不受外在規則的限制,具有散文式的美和莊重深沈的風格。
擴展數據:
創建背景:
這首詩寫於1938年2月。當時戰爭爆發在抗日戰爭,雷離黃河很近。艾青是蕭紅、蕭軍、聶紺弩、張定等壹批文化界的朋友。山西大學申請教國皮,陜西潼關。
看到戰爭陰雲籠罩下的北國荒涼、陰郁、動蕩的景象,詩人感到震驚。壹位朋友感嘆“朝鮮可悲”,甚至引發他的思考。於是,他在過潼關時,寫下了這首《北》,並於同年4月發表在《七月》雜誌第壹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