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詩歌朗誦 - 紅色黑龍江(53)-通江烈士陵園

紅色黑龍江(53)-通江烈士陵園

介紹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最北部,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省份。在這片45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有起伏的興安嶺。松嫩平原有數千裏的良田;有風景秀麗的鏡泊湖、五大連池;畫壹幅美麗的畫。黑龍江省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歷史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紅色旅遊的良好條件。在過去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黑龍江人民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掀起了經久不衰的紅色文化浪潮,推動了紅色旅遊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接下來,在邊肖跟隨黑龍江的腳步,領略黑龍江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紅色文化和紅色旅遊風情。

紅色旅遊第53站

通江烈士陵園

通江烈士陵園原名蘇聯紅軍烈士墓和張可華烈士墓,位於通江縣北關森林。1984年5月,命名為通江縣列土陵園,遷至通港路中段,即現在的位置。後來改名為通江烈士陵園。

陵園占地10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園內主要設施有革命紀念碑、蘇維埃紅軍紀念碑、張可華通江縣首任縣委書記張可華等四座墓碑,還有《烈土時代》、《歲末》等。革命烈士紀念碑占地65438000平方米。它由底座和紀念碑組成,是人們進入墓地首先看到的東西。底座高0.85米,寬10.03米。四角鑄有高0.5米,寬0.28米的方柱。方柱之間有兩根等間距的方柱,用鍍鋅鋼管連接,正面有五級臺階。紀念碑也由兩部分組成:壹部分是正方體,高1.1 m,寬4.58 m,正面嵌有銘文;第二個方錐高165米,寬3.43米。在北方,有七座金色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南方,這個國家的生命的犧牲將永遠持續下去。最上面的紅色五星高高聳立。紀念碑充滿了白玉石,簡單而沈重。革命紀念碑後面有魯、劉世忠等烈士墓碑和革命烈士英烈實錄。

紅軍猛土碑於2008年建成,按照原紅軍猛土碑的風格進行了擴建和改建。菊溪和革命紀念碑手拉手站在壹起。張華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120平方米,位於人民南路花園內。主展廳陳列張可華烈士塑像、三面紅旗、通江縣抗戰地圖、40幅烈士英烈圖片、通江縣鄉村地圖、通江防務沙盤。在這裏,張可華使用的日常用品和武器被他的烈士們珍藏著。1945年6月,張可華壹家四口在蘇北新四軍根據地江蘇省富東縣拍攝,有張可華愛人月明的來信。東展廳主要展示蘇區紅軍和陜北工農紅軍地方自衛隊對人民事業的貢獻,以及劉世忠等烈士的畫像和英雄事跡。

此外,公園還有琉璃瓦仿古門、辦公室、紀念廣場、紀念亭、人工湖等附屬建築。公園的綠地面積是7000平方米。

風景

大意

陸地

位置

通江烈士陵園

地址:同江市通港路中段

拉哈蘇蘇海關遺址

拉哈蘇海關建於1910年春,歐式風格,總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

三江口是河流交匯,道路開始,大海流動的地方。松花江和黑龍江在這裏並肩而行。兩條河的水,北黑南黃,涇渭分明,向東流了幾十裏,沒有交融。它們常被稱為渾通河,是三江中的壹絕。起點是通三公路,中國南北高速公路大動脈,位於三江口。三江口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戰爭。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構成了三江口風景區獨特的畫卷。通三公路是景區的主要景點,由標誌塔、零公裏紀念碑、雕塑群、草坪、花壇、環城路夜燈、綠化帶組成。

地址:同江市東北7公裏三江口。

電話:13836680867

人物介紹

(1919-1946),原名杜有學,參加革命後改名。1919出生於江西省銅川市(原潼關縣)黃堡鎮杜家溝。1936高中畢業後,我當了老師,積極參加本村的革命活動。1937 10,參加中國* * *產黨舉辦的培養戰時軍政幹部青年培訓班。1939 165438+10月,張可華加入中國* * *產黨。1945年9月,張可華來到東北工作,建立通江縣人民民主政權,任縣委書記、縣長。1946年5月5日,在與國民黨的激戰中負傷被俘。光復軍被敵人殺了。

回顧過去

(黑龍江紅色旅遊指南)

通江在哪裏?

同江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與松花江交匯處的南岸。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壹。同江也是海南同江至三亞公路的北端。通江,原名臨江,又名拉哈蘇蘇,是赫哲族語,意為老房子。同江也是邊境貿易發達的港口城市。在市場上,很多長著長鼻子的俄羅斯人在這裏做生意,伸著舌頭說著俄語。通江兩岸有俄羅斯風格的建築。坐船看寬闊的江面,只能看到黑龍江和松花江的交匯處。由於兩條河的顏色不同,在交匯處的水面上形成了壹條明顯的白線,相當分明。黑龍江的水是深色的,松花江的水是淺色的。隊長接過黑龍江水,直接喝了。在遊輪上,妳可以看到河對岸的俄羅斯。在醒目的紅色地標72號,水波紋顯示壹股泉水向東流。同江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與黑龍江交匯處的南岸,東與撫遠縣接壤,南與富錦市、饒河縣接壤,西與綏濱縣接壤,北與俄羅斯友泰自治州隔黑龍江相望。邊界線長1.70km。總面積6300平方公裏,轄4鎮6鄉6個國營農場,總人口1.7萬。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壹,是劉曉中國的民族。同江市地處東北亞中、日、俄、韓經濟核心。是中國重要的國際港口城市,是黑龍江省東北地區與俄羅斯、太平洋國家和地區的窗口和橋梁,是國際物流中轉、貿易和加工中心。通江是海南通江至三亞公路的北端。通三公路貫穿通江鎮、向陽鄉、樂葉縣城;通江至撫遠高等級公路經過清河鄉、臨江鎮、八岔鄉、銀川鄉;通江至哈魚島公路(白色路面)穿過三村鎮;同江至界金口旅遊區公路(白色路面)直達界金口赫哲族鄉,總裏程621 km。公路客運有直達佳木斯、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地的客車;貨物運輸四通八達,開通了直達俄羅斯以下地方的國際運輸通道:寧斯科耶、比羅比詹、哈巴羅夫斯克等。國家鐵路前線向陽川至同江的地方鐵路已於2005年建成通車,同江至哈魚島的鐵路專用線正在建設中,將於2005年底投入運營。為打造東北亞國際貿易大通道,同江市正積極準備在哈柳島與俄羅斯以下港口之間修建跨江鐵路橋。屆時,通江鐵路將與被譽為歐亞最大公路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水路運輸可到達佳木斯、哈爾濱、吉林等松花江(內江)沿岸城市;沿黑龍江(江界河)上行,可到達黑河市,途經以下俄羅斯城市:寧斯科耶、哈巴羅夫斯克、* *青城、尼古拉夫斯克(廟街),可到達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家及太平洋沿岸地區。江海聯運到日本的時間、運費、運距分別比大連港少1/2、1/3、1/4,並於1993首航。比天津港和上海港分別靠近美國和加拿大1500至2000公裏。這條路線被稱為黃金水道。航空運輸距佳木斯機場210公裏,距省會哈爾濱638公裏,距區域中心城市佳木斯225公裏。通江壹中怎麽樣?

同江市第壹中學同江市位於美麗富饒的三江平原最北端,松花江和黑龍江的交匯處,與俄羅斯僅隔江相望。它是國家壹類口岸,是三亞至同江高速公路的起點,也是中國最長的北sou。

校園環境優美,是省級綠色學校。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五育並重,因材施教,分類推進,文理並重,和諧發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管理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從1996開始,高考升學率和各段比例壹直處於最好城市的前列,生源遍布各地,通江也有不少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壹直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目前學校所有教師本科學歷占60%,通過率99%。壹線教師和中層幹部都考研究生。大力實施名師工程,以研究型學校為目標,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教育教學實際開展教育科研。全體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全體教師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文章400余篇。學校堅持統壹規劃、合理布局,高標準、高質量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基礎設施和實驗電教設備日趨完善。完成了校園千兆網絡和65438+萬冊圖書的圖書館建設,實現了教師電子備課和多媒體教學。現在壹個有2700個座位的體育館正在建設中。為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有利條件。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五育並重,因材施教,分類推進,文理並重,和諧發展,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管理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從1996開始,高考升學率和各段比例壹直處於最好城市的前列,生源遍布各地,通江也有不少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同江壹中充分發揮地緣和民族優勢,大力發展民族、俄語和文科,吸引了大量周邊市縣和國有農場的學生來校就讀,也讓許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來校愉快任教,把以人為本變成了實際工作,為同江壹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江壹中校風好,領導務實,老師勤奮,學生刻苦。全校師生正在齊心協力在齊新建設壹所校園環境優美、辦學條件優良、師資力量雄厚的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質量和教學質量突出,在地區、省內有壹定知名度,特色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