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阿蕾人物簡介

阿蕾人物簡介

阿蕾

阿蕾,本名楊阿洛,女,彜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副高級編審,《涼山文學》彜文編輯部主任。

中文名:阿蕾(筆名)

別名:楊阿洛(原名)

國籍:中國

民族:彜族

出生地:四川西昌市大箐鄉臥九壩波黑格克

出生日期:1953年2月

職業:作家,編輯

畢業院校:中央民族學院

主要成就: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

代表作品:漢語短篇集《嫂子》,彜文短篇集《根與花》

性別:女

人物簡介

1953年生在西昌市大箐鄉臥九壩壹個名叫波黑格克的小山村。1975年從西昌師範畢業後分回大箐小學任教。山村小學放學後的寂寥空曠和寒冬裏滿山蓬勃怒放的山茶花使阿蕾萌發出文學創作的激情,於是試著用暑期小學教師彜文培訓班上學到彜文,寫了壹個類似短篇的習作《山茶花》,象交作業壹樣交給曾教過她的老師,稿件被推薦給《涼山文學》彜文版並被刊用後,在涼山文學老前輩們的力薦下,於1981年進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第六期學習後,用漢文創作出了壹些作品。

從此筆耕不輟,利用業余時間讀書、寫作,用彜漢雙語寫了近百篇小說、散文,翻譯了壹些民間故事,出版了漢文短篇集《嫂子》,彜文短篇集《根與花》,與其他同誌合作撰寫出版了《涼山彜族飲食文化》壹書,與其他同誌合作翻譯出版了《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壹書。短篇小說《根與花》1985年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並於1995年被日本作家翻譯介紹到日本。短篇小說集《嫂子》1999年獲涼山州第壹屆文學藝術山鷹獎,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彜文短篇小說集《根與花》2001年獲涼山州第二屆文學藝術山鷹獎,四川省民族文學獎,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個人近況

楊阿洛自1991年任副主編以來主要負責《涼山文學》彜文版的日常編務工作和小說等欄目的編輯,所編發的壹些文章曾獲過各級獎並被選入各種集子,有些還被開展彜漢雙語教學的大中專學校選編為教材。在選編稿件中不斷地發現、培養新作者,壹如既往地扶持老作者,給前來學習的大中專彜文專業畢業生以熱情的輔導。2002年起調漢文版負責日常編務工作和壹部份小說散文及評論欄目的編輯。

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楊阿洛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彜漢雙語為載體進行文學創作,收集整理民間文學,進行彜文翻漢文或漢文翻彜文,二十年來***發表90多篇(集)作品90多萬字(目錄附後)。結集出版了漢文短篇小說集《嫂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彜文短篇小說集《根與花》(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還有2000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涼山彜族飲食文化》中“飲食制作”部分,1999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原色》中“春雨瀟瀟”壹輯,2004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與人合作翻譯的《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等,另外還有壹些文章被選入各種集子出版(目錄附後),有些文章被開展彜漢雙語教學的大中專學校選為材料,並進行專題講座。短篇小說《根與花》被日本作家川口孝夫翻譯後登載在日本北海道的《北方文蕓》95年十期上,為彜族文化的對外交流作出了貢獻。

楊阿洛所創作的文章受到有關專業人士的充分肯定,如徐其超在評論《阿蕾小說創作論》時說:“作者懷著自覺的民族憂患意識和批判意識,猛烈抨擊男尊女卑思想、強迫包辦和買賣婚姻制度,以及轉房、換親等等陳規陋習作品具有沈郁、悲涼、樸實、真誠、細致、抒情的藝術特色”(見《天府新論》97年3期)。

銀虹在《壹個真誠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中評論道:“作者對彜族婦女問題有更深的人生思考和藝術思考,用現代文明去觀照本民族的生活,深情而又深沈地關註著本民族的歷史命運及發展。作品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又充滿濃郁的民族生活情調,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見《涼山文學》93年1期)。

阿蕾的創作引起了文學理論界的關註,很多好評刊發在各種報刊上。如:海來自龍寫的《彜族文學中的壹枝花》(涼山日報漢文版98年4月15日),《愁霧中初放光芒的旭日》(涼山文學漢文版99年1期);吳琪拉達寫的《讀_嫂子_劄記》(涼山日報漢文版98年6月17日),《充滿民族特色和歷史責任感的好作品》(涼山文學漢文版99年第1期);朱葉寫的《論彜族風俗畫卷》(彜族文學報98年7月),《的人物形象和語言特色》(涼山文學漢文版2001年第2期);烏江寫的《讀後感》(涼山文學漢文版83年第2期);沙瑪爾坡寫的《讀有感》(涼山文學漢文版98年2期);徐其超寫的《少數民族女性文學之花》(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7),《開掘兒時記憶,抒寫彜家風情》(涼山文學漢文版98年第1期);林大明的畢業論文《阿蕾及其筆下的彜族婦女形象》;曉夫的《真正的解放何時到來》(涼山日報漢文版96年4月3日);李明寫的《喜讀阿蕾的》(西南民族學院彜學信息總第2期),《阿蕾的再議》(涼山文學漢文版2002年第4期);依火阿嘎寫的《評阿蕾小說》(涼山文學彜文版98年第2期);沙瑪加加寫的《如何理解中的人物》(涼山文學彜文版96年第3期),《永不停止探索和創新》(涼山文學彜文版2001年第1期);阿克鳩射的《阿蕾小說讀後感》(涼山文學彜文版2001年2期);張克蒂、羅邊木果的《彜族婦女喜怒哀樂的真實寫照》(涼山文學彜文版2002年1期);阿牛木支的《真實再現當代彜族女性生活畫卷》(民族文學2002年第11期)等等。芮增瑞著,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彜族當代文學》,徐其超等主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族群記憶與多元創造》等都用壹定的篇幅作了專門介紹。

除編輯工作和文學創作外,楊阿洛也積極參加壹些學術活動,如作為涼山州彜學會理事,參加會刊《涼山彜學》的校對;參加《彜學薈萃》壹書中政治、經濟、哲學、歷史等四個章節的編纂;參加《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四川彜族卷·講唱類的條目翻譯整理;積極參與禁毒及預防性病艾滋病的宣傳,與人合作將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推薦,榮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的“毒品預防讀本”——《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翻譯成彜文出版,並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學會合拍的《艾滋病離我們有多遠》翻譯成彜語所地方言,還與人合作翻譯發表了壹些禁毒方面的輔助宣傳材料。

各級有關部門給了楊阿洛的工作及文學創作充分的肯定和獎勵。例如:被選為涼山州作家協會第三、第四屆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第二次、第五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五次作協全省委員會委員;92年—97年被聘為涼山州科技顧問團第二屆顧問;論文《彜文文學的編輯體會》順利通過省職改辦高級職稱資格評審答辯後,於1999年被授予副編審任職資格,並於2001年被批準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3年被授予“涼山州第十批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稱號。

創作作品

彜文小說部分

《山茶花》涼山文學彜文版80年壹期《根與花》涼山文學彜文版81年壹期《威古家兩口》涼山文學彜文版82年第三期《秋末》涼山文學彜文版85年第二期《愁霧》涼山文學彜文版89年第壹——二期《春天裏的故事》涼山日報彜文版90年6月29日《嫂子》涼山文學彜文版91年第壹期《春花》涼山文學彜文版92年第四期《啞巴爾瑪》涼山文學彜文版93年第二期《親家母》涼山文學彜文版94年第二期《破滅的美夢》涼山文學彜文版96年第二期《殘夢無期》涼山文學彜文版97年第三期《情殤》涼山文學彜文版98年第三期(2000年3月起在涼山日報彜文版星期刊上連載)《孽緣》涼山文學彜文版99年第四期《帶銹的鐮刀》收入阿蕾彜文短篇小說集《賣蘿蔔的阿達》收入阿蕾彜文短篇小說集《金沙娜果嫫》收入阿蕾彜文短篇小說集《情悠悠,恨悠悠》收入阿蕾彜文短篇小說集《山村軼事》涼山文學彜文版2002.4,2003.2,2004.1連載

漢文小說部分

《帶銹的鐮刀》涼山文學漢文版82年第八期《金沙娜果嫫》民族文學82年第三期《根與花》涼山文學漢文版83年第四期《秋末》民族文學86年第三期《春天裏的故事》涼山文學漢文版87年第二期《情悠悠,恨悠悠》涼山文學漢文版89年第三期《嫂子》涼山文學漢文版91年第二期《春花》涼山文學漢文版92年第六期《啞巴爾瑪》涼山文學漢文版94年第四——五合期《親家母》涼山文學漢文版95年第五期《賣蘿蔔的阿達》高原96年第四期《破滅的美夢》涼山文學漢文版97年第壹期《殘夢無期》涼山文學漢文版97年第四期《情殤》涼山文學漢文版98年第六期《孽緣》涼山文學漢文版2000年第五期《愁霧》收入阿蕾漢文短篇小說集《嫂子》《山村小夜曲》收入阿蕾漢文短篇小說集《嫂子》

彜文散文部分

《坐飛機》涼山日報彜文版副刊91年6月21日

《沼澤菜苔》涼山日報彜文版副刊92年3月7日

《春雨》涼山日報彜文版副刊92年8月8日

《大家都來舞火把》涼山日報彜文版副刊92年7月11日

《五谷蕎為首》四川民族彜文版94年第三——四合期

漢文散文部分

《家鄉的月夜》涼山文學漢文版81年第二期《在首都過彜族年》涼山文學漢文版82年第二期《故鄉的清泉》四川文學83年第十二期《冬趣》安徽教育出版社《全國大學生優秀作文選》第二輯(1986年)《沼澤菜苔》安徽教育出版社《女大學生抒情散文100篇》(1989年)《火把節散記》涼山文學漢文版90年第四期《雨中情》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1年5月31日《放豬娃的伊甸園》涼山文學漢文版91年第六期《彜人和飛機的故事》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2年3月19日《鄉思在黃昏》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2年6月4日《幹親家》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2年11月11日《太陽花·女鄰居》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3年7月21日《故鄉的秋天》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3年10月20日《我的山村小學》涼山文學漢文版93年第五期《壹床舊被單》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4年3月2日《春蠶頌》涼山文學漢文版94年第二期《火把節》、《彜族年》、《彜族飲食》載涼山州文聯編《涼山彜族民俗》《看電影》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4年10月12日《所地地方火把節風情錄》載《彜族文史研究》《問壹聲,我的小鳥》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5年2月28日《逝去的歌聲》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95年7月12日《敬禮!平民作家李喬》彜文文學報第五期《五谷蕎為首》涼山彜學會刊第四期《阿蕾散文二題》涼山文學漢文版99年第六期《中巴車裏小世界》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2001年3月13日《招魂記》彜族文學報2001年4月《拾荒的快樂》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2001年7月17日《養蜂人家和蜜蜂》涼山文學漢文版2001年第六期《婆婆的小院》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2002年10月9日《漫話彜族年》四川民族2002年第十二期《德藝雙馨為人師表》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2003年4月16日《口弦聲聲入夢來》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2003年5月28日《小狗走好》涼山日報漢文版副刊2003年9月17日《紅色的冕寧》涼山文學2003年第六期《感悟靈山寺》涼山文學2003年第六期《涼山彜族人之初禮儀瑣記》彜族文史研究2003年壹——二合期《換童裙》彜族文學報2004年第五期《打豬草》《孤獨的牧羊人》《奶奶》《尼姆舍》《博什瓦黑》《春到臥九壩》《翁媳泉》(其它體裁文章略去)

電影角色名阿蕾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本人:潘蕾

角色:阿蕾

本職:劇組會計

阿蕾的角色在姜文充滿詩意的電影中,雖然只出現了短短幾分鐘,但她無厘頭和神經質的表演和臺詞叫人印象深刻。至少在看完《太陽》之後,那句經典的“我恨,我恨,我恨,我恨!”成為msn的熱門nick。在首屆鐵象獎評選中,潘蕾憑借5分鐘的表演高票晉級5人提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