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是怎樣學習文化的

我是怎樣學習文化的

我自己也想過這個問題。有人說我是靠個人奮鬥成名的,不錯,我是靠個人奮鬥成名的。個人奮鬥就是個人努力,我是靠努力學習成長起來的。 先說學文化。 要說相聲,就要編段子,要有文化。我的文化底子太薄,我小的時候只念過三個月的書,讀的免費班。免費班取消,我就失學了。我跟顏老師學唱戲,我不認字,只能死記詞兒。老師早晨教幾句詞兒,我記住了,把詞背熟。老師給我上腔,我就老唱。買東西也好,洗菜也好,走道也好,我老想著這詞兒,老唱這詞兒,就連上廁所也唱。這是真的。我是靠自學,才掌握了壹點兒藝術。後來我愛上了相聲,改行說相聲,也靠自學。我還在唱著戲的時候,沒時間說相聲,那就在開戲之前,到別的相聲場子站著聽會兒。要說相聲,妳就得會個十段、八段的,才能找塊地方給人家說,不能只會壹段啊!為了學說相聲,哪家小場子、小館子晚上有人說相聲,我跟人家客客氣氣說壹聲,擠進去聽,聽完了回家,壹路上都背著剛才聽到的詞兒,有時不知不覺背出聲來。我們是下午撂地唱戲,這樣,第二天早上八點鐘,我就能利用空閑時間找塊地說昨夜學來的相聲了。有人問我是什麽特殊材料制成的?我不知道。那麽怎麽這樣聰明?我想這兒有個動力,餓。不學會不行。要活下去,我就得學會它,我就如饑如渴地學說相聲,所以我變得聰明起來。 我認字不多,得想辦法多認字。我先從戲折子①上學。我們那時串妓院,挨著門遞折子讓人家點戲。那上面寫著《武家坡》、《賣馬》、《黃金臺》……。我從戲折子上學了點字,記住了,慢慢就能用了。另壹種學習方法,就是通過白沙撒字,也能學點兒文化。白沙撒字,據考證始於宋朝。宋朝有個“沙書改字”、“沙書改畫”,用沙子寫字,顧名思義,很可能就是白沙撒字了。宋代還有“地謎”、“商謎”,在地上猜謎,用什麽寫?當然不是筆墨,而是沙子了。這些傳統的技藝,是我們相聲演員繼承下來的。白沙撒字有好幾種,有單筆的,有用沙子撒出空心效果的字,這種寫法就叫“雙鉤”,可以寫三米以上的大幅字。白沙撒字是用手捏著沙子,拿手當漏鬥,白沙子漏下去形成字。這字必須有筆鋒,是行書。我通過白沙撒字,確實學了點兒文化,而且學會了寫行書。每天地攤開場時候,我先給大家寫幾個字,寫副對聯,寫個大“福”字啦,大“壽”字啦,寫什麽“黃金萬兩”、“日進鬥金”啦,這都是老百姓過年時候家裏貼的詞兒。有時還畫點兒畫,我用“酒色財氣”四個字組成壹幅畫。“色”是個船身,“氣”是船後邊劃船的人,“財”的“才”字是個桅桿,桅桿頂上有面酒旗,上寫個“酒”字,“財”的“貝”字正好是船艙。解放前,說相聲的場子寫這些,畫這些,是為了招攬觀眾,吸引大家來聽相聲。解放後,我在毛主席家裏說過壹段相聲,也是用白沙撒字,邊寫邊說。 後來,我練習看小說。1940年我到天津演出,時間寬裕壹些了,我就學看小說,什麽《三國演義》、《紅樓夢》、《列國演義》等小說,都是那時候看的。那時候,書上的字我不全認識,但我努力看下去。我每天還花兩分錢買張小報看,看些演員花絮之類的新聞,小報上的人名、生活瑣事等。這些我比較容易讀下來。但是就是這麽壹段三五百字的小文章,我還不壹定都念得下來;壹串字總得蒙二三個字,才能“唬”著念下來,或者叫“串”下來。有時遇到壹串字凈是生字,我就找人請教。我那時已經唱“大軸”,當了名演員,但不認字,老跟人家請教,這樣做害羞不害羞?我是有自尊心的,我那麽好學,本身就是自尊心;如果有怕羞的自尊心,那我就不能進步啦!我真正拿起筆來寫字,是在解放以後,那年我32歲了。我上學習班學習社會發展史。我買了個筆記本天天帶著,人家壹作報告,我趕緊記,但記不下來,記壹句話,後邊的詞兒全丟了。但就這樣,我還堅持記筆記。筆記本上老是這兒空壹塊,那兒空壹塊的,完了再想辦法追記。第二天到劇場去,我見人就問;“哎,那點兒怎麽說來著?我記不住啊!”就這樣,我由拿沙子寫字,到真正拿筆寫字,壹步步地學習了文化。我由這樣低的文化,到現在能整理壹些東西,能看古籍相聲資料(邊學邊讀),能寫相聲段子,也寫了壹些論文,就是靠自學壹點兒壹點兒進步的。去年我當上了北京大學兼職教授,給學生講的第壹堂課,就講我是怎樣自學的。因為我有這些體會。我講這壹段歷史,是希望年輕人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