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就有奴隸們冬日鑿冰儲藏,供貴族們夏季飲用的記載。古籍《周禮》記載“祭祀***冰鑒”。“鑒”其實就是個盒子,裏頭放冰,再將食物放在冰的中間,起到對食物防腐保鮮的作用。可見周代當時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並不是壹年裏時時都有,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冰可謂彌足珍貴。
古時候,天氣再熱,不能熱了天子。於是,宮殿裏有了最初的‘機器’。冰鑒是壹件雙層的器皿,鑒內有壹缶。夏季,鑒缶之間裝冰塊,缶內裝酒,就可起到降溫的作用。
湖北隨縣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兩件冰鑒,冰鑒上還放著壹柄長勺是專門用來舀冷飲的。此外,在古書《吳越春秋》上也曾記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裏所說的“冰廚”,就是古代人們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壹間房子,是夏季供應飲食的地方。設計奇巧、鑄造精工的鑒缶被譽為中國古代的“冰箱”。鑒缶由盛酒器尊缶與鑒組成,方尊缶置於方鑒正中,方鑒有鏤孔花紋的蓋,蓋中間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頸部。鑒的底部設有活動機關,牢牢地固定著尊缶。鑒與尊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應是夏天盛放冰塊、冬天盛放熱水之用。
百姓家都有水井,將需保存食物懸吊至水井中,可降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