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壹、釋義:
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意思是說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壹步步形成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要腳踏實地,從容易的地方入手,慢慢積累經驗,逐步實現目標。
同時,也要註重細節,從小處著眼,把每壹個環節都做到極致,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二、作者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謚伯陽)。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公元前471年。與中國近現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厲麟似等並稱“影響中國歷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據《史記》等多部古籍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的陳國苦縣人(今河南省鹿邑縣,壹說安徽省渦陽縣),在老子去世後,苦縣又屬於戰國楚國和漢朝楚國 。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
《道德經》簡介和創作背景
1、簡介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壹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2、創作背景
老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壹位博學多才、知識淵博的人。他曾經在周朝的守藏室擔任吏員,那裏收藏了大量的典籍,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學識。老子對天文、地理、人倫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對於學問的追求非常執著,經常仰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的事物,以至於經常失眠。
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安,老子目睹了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吏,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壹系列主張。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起到了巨大作用。尹喜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
老子被尹喜感動,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著上下兩篇,***五千言,即《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