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時有哪十大名泉?

中國古時有哪十大名泉?

妳好樓主:天下第壹泉:谷簾泉天下第二泉:惠山石泉天下第三泉:虎跑泉天下第四泉:陸羽泉天下第五泉:揚州大明寺泉天下第六泉:招隱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天下第八泉:南昌洪崖瀑布泉天下第九泉:淮水源天下第十泉:廬山天池山頂龍池水下面是詳細介紹,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天下第壹泉:谷簾泉  天下第壹泉在主峰大漢陽峰南面康王谷中(今星子縣境內),名 叫谷簾泉.相傳唐代名人陸羽 (公元733—804 年) , 以嗜茶著稱, 撰世界第壹部研究茶葉專著《茶經》, 世稱"茶神".陸羽對泡茶的水很有研究, 他遍遊祖國的名山大川, 品嘗各地的碧水清泉, 按沖出茶水的美味程度, 將泉水排了名次, 確認廬山的谷簾泉為"天下第壹泉", 江蘇無錫的惠山泉為"天下第二泉", 湖北蘄水蘭溪泉第三…….谷簾泉經陸羽評定, 聲譽倍增, 馳名四海.歷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 紛紛品水題留.宋代學者王禹偁考究了谷簾泉水後, 在《谷簾泉序》中說到此泉水: "其味不敗, 取茶煮之, 浮雲散雪之狀, 與井泉絕殊."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遊、白玉蠟等都饒有興趣地遊覽品嘗過谷簾泉, 並留下了絢麗的詩章.白玉蟾對飛流的谷簾泉及泉區勝景作了如下勾畫: "紫巖素瀑展長霓, 草木幽深霧雨淒.竹裏壹蟬闖竹外, 溪東雙鷺過溪西.步入青紅紫翠間, 仙翁朝鬥有遺壇.竹梢露重書猶濕, 松裏雲深復亦寒."

陸羽猶如神技的鑒水本領並非只有分辨南零水壹例,其鑒別廬山谷簾泉之事也可謂是"好事"成雙,無獨有偶。

李季卿在親眼目睹陸羽辨別南零水後問道:"由此看來,您所歷經過的水可以判定出其優劣來了羅?"

陸羽回答說:"可以這麽說,天下以楚水(長江以南流域)第壹,晉水(山西黃河流域)最下。"陸羽當即排出水的二十等級來:"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壹,無錫惠山石泉水第二……"

廬山康王谷又名廬山壟。《星子縣誌》記載說:"昔始皇並六國,楚康王昭為秦將王翦所窘,逃於此,故名。"康王谷深山有泉,發源於漢陽峰,中道因被巖山所阻,水流呈數百縷細水紛紛散落而下,遠望似亮麗晶瑩的珠簾懸掛谷中,因名谷簾泉。

陸羽曾應洪州(今江西南昌)禦史蕭瑜之邀前往做客。兩人閑談中,蕭瑜對陸羽判定谷簾泉為天下第壹名泉而不以為然,他說:"天下名泉甚多,何以要評谷簾泉為第壹呢?"陸羽為了讓其信服,請蕭瑜命士兵去康王谷汲取谷簾泉來親自品評。

過了兩天,士兵汲水而歸,陸羽便親自以此水煎茶。在場眾賓客品茶後頻頻舉盞,連連贊嘆,都認為品嘗到了佳泉美味,還有人說:"鴻漸兄真不愧為評泉高手,谷簾泉果然名不虛傳!"

陸羽聽後甚為欣喜,可當他自己舉盞吸了壹口,便皺眉驚問:"咦!這水--恐怕不是谷簾泉吧?"

眾人聞言全楞住了。蕭瑜急忙把汲水的士兵喚來詢問,可那人壹口咬定是谷簾泉。

正在這難以定奪的尷尬時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張又新趕到,他早就得知陸羽最愛谷簾泉,自己對煮茶也頗感興趣,特地扛了壹壇谷簾泉前來助興。

陸羽便用張又新之水煎茶請眾人重新品評。席上很快傳來陣陣笑語:"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這水才無愧於谷簾泉之名。"

壹旁的士兵早已嚇得說不出話來。原來,他當時確實取到了谷簾泉,但在返回途中經過鄱陽湖時,因風浪甚大,壹不小心把滿壇的谷簾泉給打翻了。為了不因誤時受責,他便汲了壹壇鄱陽湖的湖水來交差。不料卻被陸羽壹"口"識破。

就真實性而言,此事與分辨南零水壹事相比,似較可信,因為兩種水分貯於兩個容器中,而能夠鑒別出不同來,比較令人信服。但兩種水貯於同壹個容器中,卻要鑒別出不同來,這就有點玄了。

可是如果比較壹下歷史的說法,這谷簾泉壹事則只能算是軼事趣聞罷了,不必盡信了。因為據歷史記載,陸羽卒於804年,而張又新要到814年才考取進士,其後才被遷為江州刺史,張又新焉能以江州刺史的身份與陸羽在壹起品評谷簾泉呢?這則故事因與分辨南零水之事壹樣,應該看作是當時人們敬陸羽為茶神的壹種"說法"。 [編輯本段]天下第二泉:惠山石泉 ------------------------

此泉茶聖陸羽詳品天下泉水二十種,把它列為第二,”天下第二泉”由此得名。唐相李紳酷愛家鄉此泉,並攜泉水赴京,分贈友好、同僚宰相李德裕品嘗後,特命驛站把二泉水千裏迢迢專送長安。於是二泉名滿京城。北宋文豪蘇東坡多次前來品泉,並吟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詩句,宋徽宗還欽令二泉水為貢品,”月進百壇”。宋高宗南流時,特題”源頭活水”四字於泉上。並下令建亭護泉,元代書法家趙孟(松雪道人)特書泉額,至今石刻尚存泉亭,明代精雕石螭首,置於二泉下池,構成”螭吻飛泉”的勝景,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分別六次前來巡遊品泉。

現在二泉庭院有上中下三泉池,有元明清的石刻石雕,有泉亭、漪瀾堂,以及明代移此的”童子拜觀音”的太湖巨石,院景古樸有致 [編輯本段]天下第三泉:虎跑泉 ------------------------

在浠水縣蘭溪口上遊五裏的溪潭坳河濱峭壁石下,有壹石穴大如米甕,深約三尺。穴中湧著泉水,甘冽芳香,這就是聞名天下的第三泉。

天下第三泉是唐代陸羽所評。陸羽是湖北天門縣人,人稱茶聖。他著了壹本專門談飲茶的書名叫《茶經》。因為他對茶有研究,所以對水也很有研究。

他為何評此水為第三泉呢?

據唐朝張又新《煎茶水記》雲:得之楚僧煮茗記,說唐代宗時李季卿官湖州刺史,至維揚,遇陸羽,見陸羽有筆記寫道:“圻水蘭溪石下水第三,乃二十水中之壹水也”《煎茶水記》又寫道:“陸羽所評泉水,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壹,無錫惠山寺石下水第二,蘄水蘭溪石下水第三,峽洲扇子山有石突然,淺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雲蛤蟆口第四,蘇州虎丘寺泉水第五,廬山招賢寺下橫塘水第六,揚子江南零水第七,可見蘭溪“天下第三泉”確為陸羽所評定,但系張又新所傳信,宋王禹有《陸羽茶泉》詩:“秋石封苔幾尺深,試嘗茶味少知音。惟余夜半泉中月,留照先生壹片心”(見清光緒六年《蘄水縣誌》)。即完全肯定了這個泉水與陸羽的關系。

明代著名競陵派人譚元春,也有《舟出蘭溪尋鴻漸第三泉留別美中蔔公綏之》詩:河流明壹縣,斜港屢通村。不厭故人送,能將往跡言。暗泉新月事,遙火野舟魂。陸子吾鄉裏,茶心終古存。不僅對“天下第三泉”非常欣賞,而且對他的同鄉陸羽(字鴻漸)也懷有向往之情。他還有《黃以實自蘭溪來汲陸鴻第三泉見遺且有贈詩清真洞密喜而和之》詩:“陸子茶神聖,出入於洲湫。水鏡自遙明,碧寒幽明愁。我拜惠山足,挽綆窺所由……感此蘭溪石,泉性中颼颼,。長河不敢入,維護亦孔周……”他到過無錫惠山第二泉,而且把它與“天下第三泉”相提並論,也足以證明“第三泉”名不虛傳。

明萬歷明太常寺卿官應震(原籍黃岡,後遷浠水)有《三泉潭經》詩。“小徑紫紆逐水開,三泉齒齒落寒梅。盤崖竹影和雲渡,撲面山光捧翠來,”更對“天下第三泉”的山光水色作了描繪。

天下第三泉景色迷人,泉水清冽,甘美可口。清乾隆時浠水知縣邵應龍,也寫了壹首長詩,詩題是《已亥臘月舟泛蘭溪有客饋茶清甘美詢之乃陸羽第三泉也拈筆漫賦》全詩是:

我從京口泛江心,第壹名泉光皎潔。

又從錫山挹惠泉,泉水清漣香且冽。

二者之外不聞他,茶鼎松風稱兩腋。

今逄殘臘赴蘭溪,醉後紅爐煮冰雪。

冰雪之味苦太寒,好水難於求趙壁。

忽有人兮餉龍團,瀲灩杯中浮嫩白。

枯腸頓得三碗澆,真覺清風生兩腋。

異哉此味從何得,頗似金山惠泉液。

細詢父老所由來,雲在此間近咫尺。

茶經陸羽第三泉,浠川勝地名籍籍。

朝來泊棹上山崖,特為前賢覓遺跡。

泉源半畝蓄方塘,荊棘縱橫連阡陌。

靈湫偏不受塵汙,鏡面平鋪照眼碧。

持得清泉數甕歸,活火煎烹快吾膈。

蟹眼初看魚眼生,妙法欲傳鴻漸脈。

從這首詩看,三泉的泉水、泉源完全了解。而且,泉上出疇交錯,也不乏野草閑花。

而今,人們未走近三泉故跡,卻老遠可望見壹座雄偉壯觀的現代建築——蘭溪大橋,橫跨浠河兩岸。碧野無垠,長虹映襯,可說是壹幅美麗的天然圖畫。明代浠水知縣王廷龍在龍潭泉巖壁上刻下的“天下第三泉”五個遒勁大字,幾百年過去了,字跡仍然非常清晰。

傳說故事 蘇東坡汲水到三泉

天下第三泉的泉水不僅清冽,而且味極甘美,特別是用於煮茶,芳香撲鼻,杯不起沫,茶氣上升五尺而不散。相傳,宋王安石曾托蘇東坡攜“天下第三泉”的泉水至京,東坡忘記了,便在中途取江水冒代,王安石泡茶入口,便問東坡:“這不是三泉的水,妳為什麽要騙我?”東坡無法,只得說了實話。第二年,東坡親到“第三泉”汲水,帶往京都對安石說:“真對不起,請原諒。”王安石拿水泡茶,飲了幾口,笑著對東坡說:“妳還以為我不知味麽?謝謝妳,這才是第三泉的水。希望妳再莫以假亂真,以真傳偽吧!”

當時王安石在朝庭實行變法,蘇東坡開始有點反對,聽了王安石話中有話,不再反對王安石了。

“十八回南”與“天下第三泉”

相傳,三國時候,曹操帶領了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實指望壹舉消滅孫權和劉備,好壹統河山獨占,誰知“赤壁之戰”東吳和劉備聯合抗曹,把曹操打得狼狽大敗,最後只剩下壹十八員將領敗逃而走,這十八人都騎著馬,過不了江呀,只好沿江而下,計劃乘船過江回河南許昌去。要是壹般人這樣的慘敗定會灰心喪氣,可是曹操是個“奸雄”他騎著棗紅馬,穿著龍袍走在最前面,並坐在馬上哈哈大笑,連聲說道“天不絕曹啊”!原來他是在找水喝,浩浩的長江面上盡是死屍,血水染紅了江水,江水不能喝了,麽辦?擡眼望去只能見遠處有戶人家,當他走到現在天下第三泉的村莊壹看,家家室裏空空,不見壹個人,壹粒糧,壹滴水,正在為難之時,果然天有助曹之意,忽然他的坐騎低下頭在飲水,原來這江邊有壹個簸箕大的沁水氹兒,曹操壹見拍掌大笑連聲說道:“天賜求命水喲!”於是下馬低頭捧了壹口水喝下肚去,覺得味道香甜,比甘露還好喝,於是他便招呼隨身壹十七員將士都來喝水,個個喝得肚子鼓兒圓的,喝完水,十八人坐下壹邊休息,壹邊談論起來,有的說:“這水裏好象有糖壹樣。”有的說:“這水好象人參、燕窩湯壹樣。”有的說:“這水比什麽水都好喝,又止渴,又止餓。”七嘴八舌說曹操的興來了,只見他站起身來抽出寶劍,眾人不解其意,原來他興趣來了,要在這個地方做個留念,心想:今後我若統壹了天下,定要把這個泉水大做文章。”於是數了壹下連他自己只有十八個人回河南去,這倒是個歷史紀念,永遠不會忘記這壹教訓,於是他拿起寶劍在江邊的石壁上用力鑿了四個大字“十八回南”,下面壹行小字,曹操書。

再後來,到了唐代有壹叫陸羽的學者,他遊遍了天下,遍嘗天下泉水,他喝了這個氹的水,就住了下來,以後,他著了壹本書叫“茶經”,他把這個沁水氹稱之為“天下第三泉”,並寫進了《茶經》,從此天下第三泉的名聲傳遍天下。 [編輯本段]天下第四泉:陸羽泉 ------------------------

壹卷經文,苕[上雨下言]溪邊證慧業。

千秋祀典,旗槍風裏弄神靈

——佚名

陸羽泉,原在江西上饒廣教寺內,現為上饒市第壹中學校。唐代茶神陸羽於德宗貞元初(785-786)從江南太湖之濱來到信州上饒隱居。之後不久,即在城西北建宅鑿泉,種植茶園。據《上饒縣誌》載:“陸鴻漸宅在府城西北茶山廣教寺。昔唐陸羽嘗居此,號東岡子。刺史姚驥嘗詣所居。鑿沼為溟之狀,積石為嵩華之形。隱士沈洪喬葺而居之。《圖經》羽性嗜茶,環有茶園數畝,陸羽泉壹勺為茶山寺。”

由於這壹泓清泉,水質甘甜,亦被陸羽評為“天下第四泉”。唐詩人盂郊(751-814)在《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詩中有“開亭擬貯雲,鑿石先得泉”之句。陸羽泉開鑿迄今已有壹千二百多年,在古籍上多有記載。清代張有譽《重修茶山寺記》:“信州城北數(裏)武巋然而峙者,茶山也,山下有泉,色白味甘。陸鴻漸先生隱於嘗品斯泉為天下第四,因號陸羽泉。”至本世紀六十年代初尚保存完好,可惜在後來“挖洞”時,將泉脈截斷,如今在這眼古井泉邊上尚保存清未知府段大誠所題:“源流清潔”四個篆字,作為後人憑吊古跡的唯壹標誌了。

陸羽當年在上饒隱居時開石引泉,種植茶園,在當地世代僧俗仕宦中間,產生了深遠美好的影響。茶山寺、陸羽泉曾在歷史上成為上饒著名勝跡,許多人為此寫下了贊頌詩篇。劉景榮在《遊茶山寺.有引》雲:

信城北茶山寺有泉,陸羽遺跡在焉。余素閱《茶經》,知其曠世逸才,淹博經史,抱道潛身;邀遊湖海,品天下之泉,攬山川之勝;逍遙壹世,風流千古。景慕有年,今量信營,得遊此地,愛賦壹律,以誌仰止。

鴻蒙初判此山開,

壹掬甘泉地湧來。

滿經茶香高士種,

幾行翠竹老僧栽。

只今鐘聲敲禪院,

憶昔鼎襠沸曲臺。

隱負經綸人不在,

流風常在白雲隈。

僧人等[上日下文]在《過茶山寺飲陸羽泉詩》曰:

北廓晴巒口望明,

高賢曾此辟榛荊。

雲根過雨天湧碧,

石罅穿林玉碎聲。

樹桂壹瓢藤可屋。

香浮七碗醉還醒。

閑來自領東岡趣。

不羨滄浪詠濯纓。

明代貢修齡在《幕雨同吳鼎陶司李遊茶山四絕》(錄其中二首)雲:

其二

壹勺清泠水。

涓涓無古今。

空山人不見,

想見品泉心。

其三

昔聞桑苧子,

蕭散不為家。

今看種菊處。

曾開幾樹花。

在古人於上饒留下的諸多贊頌陸羽的翰墨中,莫過於壹位佚名作者題《陸羽泉聯》:“壹卷經文,苕[上雨下言]溪邊證慧業;千秋祝典,旗槍風裏弄神靈,”這副聯語,不僅對仗工妙,則更高度集中地概括了茶神陸羽,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茶學、茶文化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為世世代代的人們所景仰和祀典。 [編輯本段]天下第五泉:揚州大明寺泉 ------------------------

揚州大明寺"天下第五泉"

揚州大明寺,在北郊蜀岡中峰。寺內有平山堂,傳為宋慶歷八年(1048)二月,歐陽修構築,取"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可攀躋"之意。平山堂之後為谷林堂,系蘇東坡為紀念恩師歐陽修而建。谷林堂後為"歐陽祠",此外,還有建於1973年的鑒真紀念堂。大明寺西側,就是歷來為人稱頌的西園,建於乾隆元年(1736),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壹稱平山堂禦苑。園內鑿池數十丈,瀹瀑突泉,庋宛轉折。由山亭入舫屋,池中建覆井亭,上置轆轤,仿效古之美泉亭。亭前建荷花廳。緣石磴而南,石隙中又有井。明僧智滄溟於此掘地得泉,即是此井。泉井側勒"第五泉"石刻三字,為明禦史徐九臯所書。旁為觀瀑亭,亭後築有梅花廳。以奇石為壁,兩壁夾澗,壁中有泉淙淙。昔時剖竹相接,釘以竹釘,引五泉水貯以僧廚,有古詩句雲"引泉竹溜穿廚入"。西園之右,有芳圃。

平山堂西園的第五泉,即是張又新《煎茶水記》中所列的天下第五泉。對此歐陽修表示過異議。歐陽修被貶官後,由滁洲再遷揚州,做了江都太守。因仕途坎坷,懷誌不遇,故常常出門寄情山水,飲酒賦詩。壹天,他來到大明寺,寺中老僧見來了個州官,壹面施禮,壹面打發小和尚去泡香茶。老僧雖知來者身分,卻態度冷淡,他認為歐陽修不過是壹個被貶降職的官員,也許徙負虛名,胸中不壹定有大學問。

不壹會兒,小和尚把茶端了上來。歐陽修呷了壹口,就向老僧打聽泡茶之水來自何處?老僧臉上頓時顯出得意的神色,答道:"這水汲自本寺裏面的壹泉,歷來被稱為'天下第五泉'。"歐陽修聽了,不以為然地問了壹句:"請問師父,說它是'天下第五泉',不知有何依據?"

"這是唐人張又新說的。"老僧答道,並找來張又新的《煎茶水記》,捧給歐陽修。

"張又新沒有走遍天下,自然沒有嘗遍各地泉水,只憑想當然就把泉水分七等,這種做法並不足取。"歐陽修不客氣地將了老僧壹軍。

老僧又搬出了茶聖陸羽,說張又新是根據陸羽所說而寫的。鎮江金山寺中泠泉為第壹,無錫惠山石泉為第二,蘇州虎丘石泉為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為第四,揚州大明寺泉水為第五,松江水為第六,淮水為第七。茶聖之論,豈能有錯。老僧語氣堅定,頗為自信。沒想到歐陽修窮追不舍,緊緊追問:"師父,誠然張又新的話出自陸羽,那麽,陸羽又是根據誰說的呢?"老僧無言以對。

歐陽修十分認真地對僧人說:"唐代的天下,滔滔長江在南,滾滾黃河在北。河、湖、泉、井不可計數。陸羽、張又新沒有走過幾州幾府,他們所評七泉只限於東南壹隅,誰能保證除此之外,長城內外、黃河上下、天府四川、蒼茫楚地,再沒有好水?陸、張兩位並未品遍天下之水,就輕率地下此結論,這又如何可信。"他又說,凡事要調查實察,尋根求源,不可人雲亦雲,拾人牙慧。這壹看法說得入情入理,讓老和尚心悅誠服,甚為欽佩。

歐陽修從大明寺告別僧人回到府裏,當天就寫了《大明寺泉小記》壹文。文中贊美了大明寺泉水"為水之美者也",既未冠之"天下",也沒有說屬於何等。文章寫好,派人送給大明寺老僧人,請他指正。老僧人閱罷佩服不已,從此和歐陽修結成好友,來往甚密。大明寺的泉水,的確是清澈甘冽的宜茶好水,老僧雖然還是常向人們介紹,但不再說是天下第五泉了。這壹傳說壹直流傳至今,但人們仍沿用天下第五泉稱贊大明寺泉。

現在,大明寺西園新建了五泉茶社。人們在遊覽了蜀岡勝景之後,坐在茶社內小憩,品嘗用五泉水沏泡的新茶,清香留頰,實在是壹種怡人的享受。 [編輯本段]天下第六泉:招隱泉 ------------------------

招隱泉

招隱泉位於廬山觀音橋風景區內三峽橋,泉水色清如碧,味甘如飴,又名

“天下第六泉”。

招隱泉的名字與唐代茶聖陸羽緊密相聯。“招隱”二字的來歷相傳有二,壹是陸羽曾隱居浙江苕溪,人稱“苕隱”,由此演變為“招隱”;另壹種說法是由當時的大官吏李季卿慕名召見隱居在此的陸羽而來,因“召”與“招”同音,故人將此泉稱作招隱泉。招隱泉旁舊有陸羽亭,曾是陸羽隱居煮茶的地方。據傳,陸羽在此反復品評,遂將此泉定為“天下第六泉”。

招隱泉為裂隙泉。泉水自基巖裂隙中流出,色清味甘,長流不竭。泉的四周砌石成井,以免水質遭受汙染。據水樣分析,招隱泉水含雜質極少,礦化度為0.13克/升,為優質的飲用泉水。 [編輯本段]天下第七泉:白乳泉 ------------------------

省級風景名勝區蚌埠荊山北坡,古木參天,榴林似海。這裏自古就是壹處絕好的幽靜之地。相傳,唐代這裏曾有白龜從壹口泉中流出,荊山便有“白龜泉”。北宋文學家蘇軾到此壹遊,曾以泉水烹茶煮茗,芬芳清冽,甘之如飴,泉水註入杯中,高出杯面而不溢,還能浮起銅錢,嘆為觀止。

蘇東坡贊此泉為“天下第壹泉”,並留下《上已日與二子迨過遊塗山荊山記所見》詩篇作為紀念。詩中“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為此泉留下了千古佳句。後人據以將泉名改稱“白乳泉”。1965年郭沫若親筆為之題名。白乳泉邊生壹巨樸,古樸蒼勁,樹冠如蓋,枝繁葉茂,盛夏之際蔭翳蔽日,覆蓋道院,清幽宜人。樸樹側旁有壹株高大梧桐,歲在百齡之上。樹下建有雙頂金瓦泉亭。當代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先生1987年題寫了“天下第七泉”。每當盛夏,七月榴花紅似火,清涼幽靜的白乳泉,更是人們想往的旅遊休閑度假好去處。 [編輯本段]天下第八泉:南昌洪崖瀑布泉 -----------------------

抗戰中毀滅,現不存。 [編輯本段]天下第九泉:淮水源 ------------------------

半山垂下水晶簾

疑是銀河落九天

——佚名

淮水源頭,在地處鄂豫交界桐柏山北麓,河南少桐柏縣(唐代屬山南東道唐州)境內。陸羽在唐玄宗天後期,在荊楚大地沿江淮、漢水流域進行訪茶品泉期間,曾前往桐柏縣品鑒過淮水源頭之水,並評為“天下第九佳水”。

古代品泉家,對陸羽把淮水源列入《水品》,是頗持在異議的。如明代徐獻忠、周履靖在《水品全秩.卷上》“六品”論及淮水時說:“張又新記(按指:張在《煎茶水記》引陸羽二十《水品》有淮水原)淮水亦在品列,淮故湍悍渾濁,通海氣,自昔不可食品。今與河合脈,又水之大幻(患)也。李記(按指:李秀卿決述陸羽論二十《水品》列有淮水源)以唐州柏巖縣淮水源庶矣。”至於淮水源頭之水,是“自昔不可食”呢?還是如陸羽在《水品》中所評為“天下第九佳水”?姑且不論,留待學者專家去進壹步論證吧。但茶聖陸羽既然把“淮水源”列為天下佳水,那麽淮水源頭的河山勝跡,還是可以向讀者作壹簡要介紹的。

陸羽在《水品》中說的“柏巖縣”即今之河南省桐柏縣。桐柏縣是我國四大水系之壹的淮水發源地。於東漢延熹六年(163)於桐柏縣城西南15公裏處建“淮瀆廟”。後於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從原址遷至縣城東關。明清以來皆有增補修葺。這是歷代官府與民間祭祀淮水之神的廟宇。遙想陸羽當處來桐柏縣,亦自應是首先前往淮瀆廟祭祀水神,然後再登臨桐柏山尋訪淮水之源,進行品鑒,那陸羽當年品泉之處究竟在何處呢?

桐柏山水簾洞水,清純甘冽,勝過諸多名泉,也許是陸羽當年品泉處吧?水簾洞,在柚柏縣城西5公裏,群山環抱,松柏蒼翠,是桐柏山著名風景之壹。水簾洞距地高約20多公尺。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淮水源頭之水,亦從山巖縫隙間滲泄於洞內成泉。而洞口則被山頂傾瀉而下的瀑布遮蓋,猶如珠簾垂掛。沿石壁前有階梯和鐵鏈可攀援而上,進入洞中,雖盛夏酷暑,仍涼氣襲人,沁人心脾。這裏自古以來就是遊人薈萃避暑消夏的理想勝地。在水簾洞溪旁建有山寺,寺內墻上有歷代文人、遊客書寫的詩和題記,贊頌水簾洞的奇妙和優美。其中有壹首七絕雲:

半山垂下水晶簾,

疑是銀河落九天;

今古無有能卷得,

月鉤空掛碧雲邊。

陸羽在天寶後期,還曾品鑒過蘄州蘭溪石下水,漢水流域的漢江金州上遊中零水、商州武關西洛水多處名泉佳水,其中列入其《煮茶記》者***有二十品。 [編輯本段]天下第十泉:廬山天池山頂龍池水 --------------------

廬山天池山頂水為“天下第十泉”。十大名泉廬山占其三,由此可見陸羽對廬山水的情有獨鐘。許多年後,壹位隱居在棲賢寺側的近代詩人易實甫,將其居處附加的“天下第六泉”分贈當時的名流張之洞、陳寶箴等人,後者還以此為題賦詩作答。雖為士人中的遊戲之舉,卻也透露出廬山水在茶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 充盈著水氣的廬山文化,也隱隱地啟示我們:從水,這壹生命的基本命題中,把握並演繹人與自然和諧之文化的走向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