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生產活動,勞動人民就開始積累起使用藥物治療疾病的經驗。歷代生產者在采集藥物的過程中,逐漸加深了對動植物的生態環境、形態特征、藥用性質等的認識,形成我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本草學。在我國古代典籍《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新修本草》等著作中,都有關於藥用動植物的記載。它們是我國傳統生物學的主要組成部分。
傳說神農是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被世人尊稱為“藥王”。
遠古的時候,人們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樹上的野果,吃地上爬行的小蟲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傷。神農帝為這事很犯愁,決心嘗百草,定藥性,為大家消災祛病。
有壹回,神農的女兒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飯不想,渾身難受,腹脹如鼓,怎麽調治也不見輕。神農就抓壹些草根、樹皮、野果、石頭***12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
花蕊公主吃了那個藥以後,肚子疼得像刀絞。沒多長時間,就生下壹只小鳥。這可把人嚇壞了,都說是個妖怪。神農卻認為這只玲瓏剔透的小鳥是寶貝,還給它起個名字叫“花蕊鳥”。
神農又把花蕊公主吃過的12味藥分開在鍋裏熬。熬壹味,餵小鳥壹味,壹邊餵,壹邊看,看這味藥到小鳥肚裏往哪走,有啥變化。神農還親口嘗壹嘗,體會這味藥在自己肚裏是啥感覺。12味藥餵完了,嘗妥了,神農觀察到藥物壹***走了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
神農托著這只鳥上大山,鉆老林,采摘各種草根、樹皮、種子、果實;捕捉各種飛禽走獸、魚鱉蝦蟲;挖掘各種石頭礦物,壹樣壹樣地餵小鳥,壹樣壹樣地親口嘗。觀察體會它們在身子裏各走哪壹經,各是何性,各治何病。
天長日久,神農就制定了人體的十二經脈和《本草經》。有壹次,神農手托花蕊鳥來到太行山的小北頂,捉到壹只很特別的蟲兒餵小鳥。沒想到這蟲毒氣太大,壹下把小鳥的腸毒斷了。神農極為悲痛,大哭了壹場。哭過之後,選了壹塊上好木料,照樣刻了壹只鳥,走哪帶哪。後來,神農在小北頂兩邊的百草窪,誤嘗了斷腸草,中毒去世了。在百草窪西北的山頂上,有壹塊像彎腰摟肚的人壹樣的石頭,人們都說是神農變的。
為了紀念神農創中醫、制本草,人們把小北頂改名為了“神農壇”,並在神農壇上修建了神農廟。廟裏塑了神農像,左手托著花蕊鳥,右手拿著藥正往嘴裏送。
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觀看神農壇風光,瞻仰神農塑像。
“神農嘗百草”是久經流傳的故事。其實,這裏的神農就代表了我國古代研究動植物藥用價值的人們。古代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對藥用動植物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知識,就被記錄在古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