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現代細菌學的發展如何?

現代細菌學的發展如何?

1950之後,近40年來真菌學發展迅速。首先,透射、掃描、冷凍蝕刻和屏蔽等電子顯微鏡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真菌學的研究從細胞水平到分子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其次,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生物合成途徑、比較酶學、細胞壁成分、核酸堿基比、DNA分子雜交、基因結構、轉化和表達系統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發展。因此,無論是在系統發育、精細結構、生理生化、遺傳變異、生態分布等方面,還是在藥用真菌、藥用真菌、真菌毒素、真菌學和系統學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時期發展得都要快。真菌系統發育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在真菌的獨立劃界,在真核生物中與動物界、植物界、藻類界並列。

中國細菌學的發展

我國古代有很多描寫食藥用菌的著作,如南宋陳(1245)的《菌譜》,記載了11種菌的生長期、形態特征、色澤和香味。明代潘之恒的《廣菌譜》(1500)記述了19種蘑菇。清代吳林傳(1703)記述了姑蘇地區的食用菌,按其實用價值分為三類,對其形態特征、出菇季節、采集地、毒菌等都有詳細記載。此外,古籍中也有對真菌的描述,尤其是在農業、醫學、草藥、哲學和詩歌作品中。

中國在20世紀初開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真菌。戴(1893 ~ 1973)第壹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在中國研究真菌和植物病害。他的第壹篇論文是《當前植物病害的治療》(1920)。

1949以來,我國的真菌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建立了以中國科學院應用真菌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為中心的科研機構,包括各高校的真菌相關研究所(室),擴大了研究隊伍,改善了研究條件。特別是輝煌的1978 ~ 1993,發展速度更快,真菌特別是食用菌研究機構的建立如雨後春筍。1000多名專業人員從事真菌研究,發表了80多部關於各種真菌的專著,在真菌學領域發現了20個新屬。《中國真菌》已陸續編輯出版。《真菌與真菌系統雜誌》(英文版)等學術期刊和《藥用真菌》、《中國食用菌》、《食用菌》等中級、科普期刊相繼出版,中國真菌學會(原名真菌學會)成立於1993。這壹時期,在真菌分類、野生真菌培養、生態區系、大型資源真菌和植物病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績,在黏菌、地衣、菌根、蟲生真菌、藥用真菌、真菌毒素和真菌病毒等領域開展了研究工作,湧現出壹批合格的真菌學家。

文獻學

亞歷山德羅·保羅和明斯,由於永年和宋大康等譯。《真菌學概論》(第三版),農業出版社,北京,1983。(C.J.Alexopoulos& Mims,C.W,《真菌學導論》,第3版。紐約約翰·威利父子公司,郵編1979)

安斯沃斯、g . c . F . k .斯派洛& ampA.S.Sussman,真菌:高級論文,第壹卷~IVA,B .學術出版社,紐約和倫敦,1966~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