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贊美仙鶴的詩句精品

贊美仙鶴的詩句精品

1. 關於仙鶴贊美的詩句

2. 關於贊美美女與仙鶴的詩句

關於仙鶴贊美的詩句 1.贊美仙鶴的詩句

1、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顥《黃鶴樓》

解析:意思是黃鶴壹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此句是詩中頷聯,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壹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難》

解析:這首詩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744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3、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劉禹錫《秋詞》

解析:意思是秋日晴空萬裏,壹只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便引發詩情飛上雲霄。這壹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淩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壹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

4、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出自:唐代賈島《宿山寺》

解析:意思是高山絕頂之上來人稀少,松樹像孤獨的野鶴壹樣在高處站立著。“高松鶴不群”,寫獨鶴單棲高松之上。鶴為仙禽,青霄遺舉,不於雞鴛為伍,本即離塵脫俗,益以古剎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顯其了無俗氣,卓爾不群。

5、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出自:唐代劉長卿《送方外上人》

解析:意思是孤雲陪伴著野鶴,怎麽能在人間居住。“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以淩雲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雲”與“鶴”本來已不是俗世凡物,何況還是“孤雲”與“野鶴”,這樣超塵脫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詩人詼諧地說豈向人間住。

2.贊美“仙鶴”的詩句有哪些

1.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秋詞》

2.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劉禹錫《送上人》

3. 我本海上鶴,偶逢江南客。——白居易《代鶴》

4. 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郡中見群鶴》

5.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愛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棲。——劉禹錫《鶴嘆二首》

6. 寂寞壹雙鶴,主人在西京。故巢吳苑樹,深院洛陽城。——劉禹錫《鶴嘆二首》

作者簡介:

7.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壹員。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後因王叔文事貶為朗州(今屬湖南)司馬。元和十年(815)召還,又貶連州刺史。晚為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禹錫在朗州,曾仿民歌為新詞。有《劉賓客集》。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壹。他的家庭是壹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8.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後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後為杭州刺史,又為蘇州、同州(今屬陜西)刺史,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詩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晚年又與劉禹錫齊名,稱“劉白”。[1]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詞不多,但影響後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9. 張九齡(678—740),壹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唐中宗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壹人”。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每宰相薦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壹直為後世人所崇敬。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z/q769998729.htm

3.贊美丹頂鶴的詩句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送上人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代鶴 白居易

我本海上鶴,偶逢江南客。

感君壹顧恩,同來洛陽陌。

洛陽寡族類,皎皎唯兩翼。

貌是天與高,色非日浴白。

主人誠可戀,其奈軒庭窄。

飲啄雜雞群,年深損標格。

故鄉緲何處,雲水重重隔。

誰念深籠中,七換摩天翮。

郡中見群鶴 張九齡

曉日東田去,煙霞北諸歸。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反。

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

屆煩仙子馭,何謂野人機。

4.關於丹頂鶴的詩句有哪些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羨鶴》)、“翺翔壹萬裏,來去幾千年”(李嶠《鶴》)、“匝日域以回鶩,窮天步而高尋”(鮑照《鶴舞賦》)、“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東遊扶桑略西極,上下九天僅咫尺”(謝縉《題松竹鶴圖》)、“分飛***所從,六翮勢摧風”(杜牧《別鶴》)、“蒼波萬裏茫茫去,駕風鞭霆卷雲路”、“四海明月五湖風,飛沖直上淩虛空”(友鶴仙《友鶴吟》)。

“雙舞庭中花落處,數聲池上月明時”(劉禹錫《和樂天送鶴上裴相公別鶴之作》)、“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驚身蓬集,矯翅雪飛”(鮑照《舞鶴賦》)、“羽毛似雪無瑕點,顧影秋池舞白雲”(李紳《憶放鶴》)。

5.贊美仙鶴的句子有哪些

描寫丹頂鶴的句子有:

1. 丹頂鶴是天生的舞蹈家。它們頭頂鮮紅,脖頸修長,羽毛潔白,雙腿纖細,真個是形體秀麗,舉止瀟灑,神采飄逸

2. 頂鶴又俗稱仙鶴,古時還有很多不平凡的名稱,如仙客、陽鳥、丹哥、紫卿、蓬萊羽士等。

3. 仙鶴天生壹副優美的體型,富於曲線的脖頸,挺直纖細的長足,壹身潔白的羽毛,墨黑的翅翼,配上壹塊鮮艷奪目的紅色肉冠,可算是長足涉禽中的佼佼者。

4. 壹只仙鶴站立在湖邊,像壹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展現著自己的風姿。湖上飛著壹群雪白的天鵝,它們伸長脖頸,扇動著潔白的翅膀,宛如仙女在飄動著長袖飛翔。那高傲的身姿美麗動人,使人陶醉。

丹頂鶴是鶴類中的壹種,因頭頂有“紅肉冠"而得名。

是東亞地區所特有的鳥種,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壹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象征,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也叫仙鶴、白鶴(其實白鶴是另壹種鳥類)、鴜鷜,中國古籍文獻中對丹頂鶴有許多稱謂,如《爾雅翼》中稱其為"仙禽",《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胎禽"。

關於贊美美女與仙鶴的詩句 1.贊美仙鶴的詩句

1、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顥《黃鶴樓》

解析:意思是黃鶴壹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此句是詩中頷聯,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壹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難》

解析:這首詩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744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3、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劉禹錫《秋詞》

解析:意思是秋日晴空萬裏,壹只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便引發詩情飛上雲霄。這壹別致的景觀的描繪,展現的是秋高氣爽,萬裏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那淩雲的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壹同遨遊到了雲霄,雖然這鶴是孤獨的,然而它所呈現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

4、絕頂人來少,高松鶴不群。

出自:唐代賈島《宿山寺》

解析:意思是高山絕頂之上來人稀少,松樹像孤獨的野鶴壹樣在高處站立著。“高松鶴不群”,寫獨鶴單棲高松之上。鶴為仙禽,青霄遺舉,不於雞鴛為伍,本即離塵脫俗,益以古剎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顯其了無俗氣,卓爾不群。

5、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出自:唐代劉長卿《送方外上人》

解析:意思是孤雲陪伴著野鶴,怎麽能在人間居住。“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以淩雲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雲”與“鶴”本來已不是俗世凡物,何況還是“孤雲”與“野鶴”,這樣超塵脫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詩人詼諧地說豈向人間住。

2.贊美“仙鶴”的詩句有哪些

1.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劉禹錫《秋詞》

2.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劉禹錫《送上人》

3. 我本海上鶴,偶逢江南客。——白居易《代鶴》

4. 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張九齡《郡中見群鶴》

5.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愛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棲。——劉禹錫《鶴嘆二首》

6. 寂寞壹雙鶴,主人在西京。故巢吳苑樹,深院洛陽城。——劉禹錫《鶴嘆二首》

作者簡介:

7.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壹員。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後因王叔文事貶為朗州(今屬湖南)司馬。元和十年(815)召還,又貶連州刺史。晚為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禹錫在朗州,曾仿民歌為新詞。有《劉賓客集》。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壹。他的家庭是壹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壹。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8.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後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後為杭州刺史,又為蘇州、同州(今屬陜西)刺史,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詩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晚年又與劉禹錫齊名,稱“劉白”。[1]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詞不多,但影響後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9. 張九齡(678—740),壹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唐中宗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壹人”。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每宰相薦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壹直為後世人所崇敬。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