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夏承燾《嶽飛〈滿江紅〉詞考辨》中提出,賀蘭山在西邊,嶽飛的抗金時時期,賀蘭山並不是抗金的主要方向,在詞中出現顯得非常突兀不自然,持同樣觀點還有著名學者李敖,2005年9月16日,李敖先生在《鳳李敖有話說》節目中鄭重其事地宣言《打假<滿江紅>》,他要“拆穿嶽飛的故事”,要把大家都念得高興的《滿江紅》說破,因為他這個“行家”認為《滿江紅》壹詞不是嶽飛所作。
李敖先生提出了三點證據:壹、時間上的問題。李敖說:“公元1141年嶽飛死了,1502年,就是361年以後,趙寬寫了嶽墳碑,明朝啊,嶽飛是宋朝,經過元朝到了明朝,明朝的趙寬在361年以後寫了嶽墳碑,然後1536年,又是明朝,又過了395年,接近四百年以後,徐階編嶽武穆遺文的時候,這個時候出現了《滿江紅》,‘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出現了,大家都會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都會念,也會背,也會唱”,正是這引起了他這個行家的懷疑。第二、地理位置上的問題。李敖說:“《滿江紅》裏面有壹句話是非常可疑的,‘踏破賀蘭山缺’,賀蘭山在哪裏啊?賀蘭山是在西夏統治的範圍以內,請問是在西北,妳要打匈奴是直搗黃龍,黃龍是在我們的老家,在吉林,是在東北,妳要直搗黃龍打金朝人,怎麽會打到西夏去的呢?怎麽會打到西北呢?所以妳怎麽會踏破賀蘭山缺呢?所以壹句話就泄底了,為什麽泄底了?因為當時宋朝的地理環境,如果嶽飛要是反攻的話,是要朝東北打,而不是朝西北打,所以在詞裏面,不可能出現‘踏破賀蘭山缺’這句話,所以作假的人,做出紕漏來了”。
大多數專家都認為賀蘭山壹說根本不值壹駁,因為詞中“賀蘭山”是泛指北方,程千帆在《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見《古詩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壹文中認為,唐詩中的賀蘭山,並非都是實指其地;夏文中引用的王維《老將行》、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中的“賀蘭山”,亦並非實指。程千帆認為,《滿江紅》中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句,“應當和下文‘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兩句聯系起來並等同起來看的,它們都是用典故來借古喻今,效仿強漢之“雖遠必誅”的豪情壯誌。
至於於其他所謂的學者指出這首《滿江紅》和嶽飛其他作品風格不符,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文學史上兼具兩種風格的作家很多,豪放派大師蘇軾、辛棄疾等人,也曾經寫下不少婉約清麗之作。蘇東坡既寫過“大江東去”那樣雄渾激昂的名詞,也曾寫下壹些情調纏綿的小曲。故不能武斷地認為嶽飛寫過婉轉的《小重山》,就寫不出雄渾激昂的《滿江紅》。
《滿江紅》的作者是誰,可以不用爭論了,後來,在嶽飛老家河南湯陰發現壹塊《滿江紅》詞碑,下註《滿江紅》詞乃宋少保嶽鄂武穆王作,天順二年春,庠生王熙書。而河南浚縣的縣誌也記載湯陰庠生王熙於天順二年(1458年)書寫《滿江紅》並刻石立於嶽王廟之事。這塊碑就是物證,有力的反駁了某些人人所說《滿江紅》為明中後期後人偽作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