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的越南和我國,到底是處於怎麽樣的關系?

古代的越南和我國,到底是處於怎麽樣的關系?

古代的越南和我國,到底是處於怎麽樣的關系?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其實是“於越”

但是“駱越”人不僅僅是現在“京族”的祖先,學術界公認,駱越人的範圍北起廣西紅水河流域,西起雲貴高原東南部,東南至越南的紅河流域。駱越文化的源頭和中心在中國,主體部分也在中國,中國境內的是壯族、侗族、黎族、布依族等民族,甚至很可能壹部分漢族,也是由這個部族的壹部分發展來的。

“雒越”的“駱”(雒)有水田之意,他們以農業維生,自戰國時代生活在廣西,駱越人經常與西甌人(首府是郁林)***存於同壹地區,故古籍上也將他們並稱。後被並入南越,漢朝在此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

“駱越”很偏遠,是百越中最落後的壹支,在戰國末年,壹部分駱越人移至越南紅河壹帶,成立甌雒國;東漢後改稱“裏人”。 與他們最接近的民族是京族、芒族等南亞語系民族,也就是說,他們的後代就是越南人。

那越南人的“越族”認同是怎麽來的?其實越南古代對“越”這個字挺認同的,但這個認同的來源有些特殊,是南越國,這是秦末時期,中國在兩廣和越南北部的地方官員趙佗建立的割據政權,後來被漢武帝滅了,但是古代我們知道,國家並不完全是按照民族血統劃分妳我的,所以後世接受了壹整套儒學文化體系和漢字的越南人壹直視這個朝代為自己的古代歷史,壹直到近代,民族情緒形成,他們才承認的這個“南越國”屬於中國歷史,並矯枉過正,說是南越國政權侵略了他們祖先的地盤。

至於越南這個國號的來源,那其實也是中國給的,畢竟越南雖然獨立的,但還是中國的藩屬,越南阮朝嘉隆帝立國之始,便派使到清朝,求封為“南越國王”,清朝嘉慶帝不認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於是開始以“越南”為國名。

至於為什麽是“越南”不是“南越”,其實這是當時越南人的壹個野心,南越在歷史上已經由說法了,是南越國,這個地方包含範圍非常廣,越南請求以“南越”為國號,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政治動機,不過被清廷察覺,嘉慶皇帝認為:就交趾壹小塊地方,怎麽能稱南越呢?改叫越南,意思是“越地之南”。

清朝《嘉慶重修壹統誌》裏有所提及: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考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後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賜國號,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與古南越不致混淆。所頒敕印,即以二字稱名,著於《時憲書》內,將安南改為越南。

越南從中國脫離出去的時候,範圍僅僅包括交趾壹片,和南越相差很遠

當時阮氏朝廷對此壹國名表示接納,並對它作出解釋:其定以“越”字冠於上,示我國承舊服而克繼前徽;以“南”字列於下,表我國拓南交而新膺眷命。名稱正大,字義吉祥,且與內地“兩粵”舊稱迥然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