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調料網的調味品介紹

調料網的調味品介紹

香料從字義拆解上來說,可理解為“香氣調味料”。但它實際上被運用得非常廣泛,自木乃伊制作時的用料、醫藥療疾的藥材,到祭天貢品巫祀驅盅的物品,均能證明人們對香料的喜愛和重視。

中國早在《周禮》,離騷中就已有用香料烹飪的記載,秦漢以後,香料的運用更為廣泛,品種由於海外的引進也變得更為豐富,如胡菜、迷叠香、月桂葉等。直至目前中國各地的傳統菜肴中,常用的香料已多達百余種。

歐美國家在運用香料的歷史上,早在古羅馬希臘時代就有史跡古籍可考。《聖經》中多處記載肉桂、大蒜、洋蔥、丁香、乳香、沒香等香料。

各種香料雖特質各異,但皆含有醇、酚、酮等揮發性化合物,品種繁盛外,也發展出多味混合的香料配方,並有獨到的配比心得,群龍有首,即在多樣有機排列組合下,每壹種香料在不同分量比重的混合中,亦產生了風味迥異的變化,而如何達到和諧從而襯菜提味,就需累積數代傳承的經驗了。

進入香料世界猶如遊覽壹個世界博覽會,透過方字,想象著壹個種子如何的流浪,想象著古老世紀的人們,又為何因著那壹點馨香的誘惑,挑起天數的征伐戰亂?還有那才子佳人怎麽恃著氣味的記憶,追索前世今生的愛戀,壹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壹書中所說:迷叠香啊!是能幫助妳回想的線索。 香料定義為“主要用於調味的何何脫水植物”,包括熱帶芳香族化合物(胡椒、肉桂、丁香等),葉狀草本植物(羅勒、薄荷類、墨角蘭等),香料籽(芝麻、罌粟、芥末等)以及脫水蔬菜(洋蔥、大蒜等),混合類如咖喱、辣椒粉也都是香料的壹部分。

過去“香料”只是指熱帶芳香族化合物,而“草本植物”是指溫帶地區植物的特殊葉子以及種子。香料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如花(丁香、番紅花)或者果實(小豆蔻、辣椒)或漿果(黑胡椒、杜松)或籽類(大茴香、香菜、芹菜),胡荽莖類(姜、黃姜)或根類(當歸、山葵、獨活草)或葉子(月桂葉、薄荷葉、墨角蘭)或核(肉豆蔻)或假種皮(權杖)或皮(肉桂)或球莖類(大蒜、洋蔥)或任何香料植物的其他部分。

香料的樂趣在於巧炒多變的運用,它本身的作用是加強菜肴的風味,而不是要搶去食物本身的特色。如何正確的保存和使用,才能讓香料保持新鮮的味道,並發揮它最大的功用?只有充分了解香料、才能煮最出色的香味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