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國學名言經典語錄

國學名言經典語錄

1.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勞。

 ——《詩經》

 譯:可憐我的父母啊,如此勞苦的養育我。

 2.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尚書》

 譯:上天降下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無處可逃。

 3.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

 ——《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麽東西也看不見。

 4.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尚書》

 譯:懂得道理並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

 5.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

 ——《尚書》

 譯:(人要有九德)寬厚而莊重,溫和而有主見,講原則而謙遜有禮,聰明能幹而敬業,善於變通而有毅力,正直而友善,直率而有節制,剛強而務實,勇敢而符合道義。

 6.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8.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

 ——《禮記·儒行》

 譯:不要見到財利就做有損於大義的事,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決不改變自己的誌節。

 9.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禮記·祭義》

 譯:自己不說出惡言, 別人的忿語就不會返回到自身上來。妳若以惡語傷人,他人也會以惡語相加。

 10.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壹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1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壹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1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兩人心意相同,行動壹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在語言上談的來,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

 15.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不到處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壹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壹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18.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9.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0.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幹的事,即使很想去幹,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1.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3.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壹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後才去做。

 24.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孟子》

 譯:為人正直坦蕩,擡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不做任何有愧於人的事。

 2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2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譯:憂患使人得以生存發展,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

 27.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壹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壹樣。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

 譯:不得誌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誌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3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金錢地位不使自己迷惑腐化,貧苦窮因不改變自己的誌向,權勢武力不讓自己屈服變節,這才是大丈夫。

 31.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壹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32.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3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壹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3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壹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幹的事,就壹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3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同完成任務。

 3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三個人在壹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3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富貴不能擾亂他的心意,貧賤不能改變他的節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 意誌,這就叫大丈夫。

 38.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

 ——《孟子》

 譯: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39.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

 譯:人的毛病,在於喜歡教導別人,做別人的老師。喜歡教導別人的人,又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正確,壹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40.人壹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壹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壹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壹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