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群仙會真記》又名《西山群仙會真集》,歷來記錄或雲壹卷,或雲五卷。《宋史·藝文誌》載:“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壹卷。”13《秘殿珠林》卷二十三:“《西山群仙會真記》壹部。”14《文獻通考》稱《西山群仙會真記》五卷之內容為“言煉養形氣、補毓精神成內丹之法,凡三十五篇”。15《說郛》卷十下錄為“《西山群仙會真記》”,不題卷數。
《道藏目錄詳註》卷壹載:“夜字號計十三卷,《西山群仙會真記》卷壹之五,清虛洞天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傳,三仙門弟子天下都間客李竦全美編。識道、識法、識人、識時、識物等論,又言養生、養形、養氣、養壽等論。又補內、補氣、補精、補益、補損等論,又真水火、真龍虎、真丹藥、真鉛汞、真陰陽等論,煉法入道、煉形化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煉道入聖等論。”
關於《西山群仙會真記》這部道經的篇數,除《文獻通考》稱其有三十五篇外,多載為二十五篇。今本所見都為二十五篇。壹種可能是《文獻通考》記載的是另壹個版本的,當下已經不可見。另壹種可能是《文獻通考》的記載有誤,“三十五”為“二十五”之誤。
現在見到的最早版本收於《道藏》洞真部方法類,名為《西山群仙會真記》,***五卷,二十五篇,前有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的序。每卷的卷首都提有作者信息“清虛洞天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傳,三仙門弟子天下都間客李竦全美編”的字樣。後無後記、跋等。後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道家類中收錄了涵芬樓《正統道藏》中此書的影印本。
第二個版本收在《道藏輯要》翼集中。目錄中作《群仙會真記》,正文中作《西山群仙會真記》,不分卷,***二十五篇,前有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的序。緊接著是書名,然後是作者信息“清虛洞天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傳,三仙門弟子天下都間客李竦全美編”的字樣。後無後記、跋等。
第三個版本是收在《道藏精華錄》第十集中。名為《西山群仙會真記》,不分卷***二十五篇。頁腳標有“守壹子校正本”。
第四個版本收在《道藏精華》第壹集之六,名為《西山群仙會真記》不分卷***二十五篇。後無跋文。
第五,《道樞》中有《會真篇》,是對《西山群仙會真記》各篇的節選。
《西山群仙會真記》與《太上玉函玄秘群書》
國家圖書館藏的明抄本《真仙上乘》中收有《太上玉函玄秘群書》這壹系列的書。卷中題有“萬歷五年十月哉生明文川居士重錄於養心齋”,當為萬歷五年(1577)文川居士之手寫本。版式為10行,每行22-26字,藍格,白口,四周雙邊,後被成都巴蜀書社出版的《藏外道書》收錄。從內容上看《太上玉函玄秘群書》是刪節版的《西山群仙會真記》。根據後記,此書傳自月鼎翁,即莫月鼎。
莫月鼎為元朝著名的道士,如果此序不是托名,那麽此書就應該是元代流傳下來的。田誠陽在《藏外道書書目略析》中認為,“又《太上玉華玄秘群書》壹種,包括道書十冊,查對《道藏》本《西山群仙會真記》,乃知缺少《九天洞玄錄》與《九仙秘訣》兩冊,而將《太上老君內觀經》與《太上洞玄靈寶定觀經》竄入頂替。卷中《內丹書目》,似為全書之總目錄,但與其實際書目不符;可見本書已然散亂。此本的抄寫年代,在《正統道藏》之後、《萬歷續道藏》之前,其中文本多系宋元留傳下來,且與《道藏》本有所不同,可作校勘,有著不可低估的古本價值。”
但關於《太上玉函玄秘群書》的成書年代還有壹種可能性。後記中註明此套書重刻於萬歷年間,屬於晚明時代。明代尤其是中晚期刻書,隨意竄改古書之風頗盛。正如《四庫全書總目》卷六十壹說:“明代刊書者往往竄亂舊本,而沒所由來,諸版競出,混淆彌甚,其風熾於萬歷以後。”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就舉了這樣的例子:“例如明杜思刻《別本革朝遺忠錄》系由郁袞《革除遺忠錄》改竄而成,刪去郁書贊語,書首偽冠張芹《備遺錄》、黃佐《草除遺亭》、敖英《備遺縷錄》三序,序文與內容毫無關系。又如明本薛暄《僻子道肋》系由薛暄《讀書錄》中摘出,別成壹書。”《太上玉函玄秘群書》這套書雖然書名不是《會真記》,但其命運遭際很可能就是晚明竄刻陋習的縮影。
朱越利先生在《鐘呂金丹派的形成年代考》中也指出:“《藏外道書》收錄有《太上玉函玄秘群書》(又稱《玉函秘書十種》),署‘清虛洞天華陽施真人集錄’。《太上玉函玄秘群書》有序,署‘清虛洞天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書,三山門弟子天下都閑客李竦校正’。序後列書目十種。實有書八種,闕兩種,用《內觀經》和《定觀經》頂替。《太上玉函玄秘群書》有文川居士於萬歷五年所題後記,稱白雲道人於永樂庚子年將此書授予其高伯祖。所謂華陽施真人集錄《太上玉函玄秘群書》並書序,以及李竦校正之說,蓋托名。《太上玉函玄秘群書》的八種書蓋為明代人撰著或編輯。”
《太上玉函玄秘群書》與流行的《會真記》出入雜糅的情況十分復雜,而且版本較早。質量雖然不高,但是文獻學的價值還是不容忽視。現介紹其框架如下,以方便讀者。
《太上玉函玄秘群書》題為“清虛洞天華陽施真人集錄”。題後為《會真記》序文的節選,後署名“清虛洞天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書”,“三山門弟子天下都間客李竦校正”。署名之後開列十書目錄,分別是:玉華靈書、太上隱書、太上玄鏡、上清玄格、九天洞玄錄、九仙秘訣、三清真錄、中黃秘訣、西山會真記、群仙通秘記。
但是,叢書正文中所收書籍與其開列的十書目錄並不完全壹致。
第壹本書為《太上玄秘玉華靈書》,副標題為《修識上經》,之後的正文分為《識道章》、《識法章》、《識人章》。這都是《會真記》這三章的節選。
第二部書是《太上老君內觀經》。
第三部書是《太上洞玄靈寶定觀經》。
第四部書是《玉函玄秘太上隱書》,副標題為《修識下篇》。這篇文章分上下兩篇,上篇為《識時章》、下篇為《識物章》。內容上也是對《會真記》中這兩篇的節選。其中《識時章》只比《會真記》中的《識時》少了第壹段,其他完全相同。
第五部書是《石室玉函秘藏太上玄鏡》,副標題為《修養篇》,分為:《養生篇》、《養形篇》、《養氣篇》、《養心篇》、《養壽篇》。內容上是對《會真記》中這些篇目的節選,並在壹些細微的地方有差別。如《會真記·養形》中為“古人以陽養陽”,《養形篇》中為“太虛真人曰:‘以陽養陽’”;《養氣篇》中把“《太上隱書》曰”改為“太白真人曰”等。
第六部書是《石室玉函秘藏上清玄格》,副標題為《修補上經》,正文分為《補內篇》、《補精篇》、《補氣篇》,內容是對《會真記》相關篇目的節選,另外把《會真記》中的《補氣》和《補精》的順序做了調整。 第七部書是《太上玉函玄秘三清真錄》,副標題為《修真中經》,正文為《真丹藥篇》、《真鉛汞篇》。此是對《會真記》中相應篇目的節選和刪改。
第八部書是《太上玉函玄秘中黃秘訣》,副標題為《修真下經》,正文為《真陰陽篇》,是對《會真記》相應篇目的節選。
第九部書是《石室玉函玄秘西山群仙會真篇》,副標題為《修煉上經》,正文分為《煉法入道》、《煉形化氣》、《煉氣成神》三部分,其中《煉氣成神篇》除了把“《西山記》曰”改為“《西山真人秘訣》”外,全篇基本壹致。
第十部書是《石室玉函西山真人通玄記》,副標題為《修煉下經》,正文分為《煉神合道》、《煉道入聖篇》。後有文川居士寫的壹個簡短的後記,記錄這部書的來歷,現摘抄如下:“永樂庚子七月朔日,余高伯祖倥侗公於金陵旅舍偶遇白雲道人,以倥侗公神清期奕,似有山閣林下之風,因授與書十冊二十五篇。相傳其師月鼎翁之秘訣也,得此可以長生,幸勿輕示與人。萬歷五年九月望日重錄之於養心齋。”
與《太上玉函玄秘群書》中所列的十種書的目錄相比,《藏外道書》中《太上玉函玄秘群書》所竄錄的《會真記》中,沒有收錄《九天洞玄錄》、《九仙秘訣》這兩篇。對比以上八本書所收篇目與《會真記》中的篇目,在《石室玉函秘藏上清玄格》的《補氣篇》後缺了《補益》、《補損》、《真水火》、《真龍虎》這幾篇。從書目順序及篇目順序看,《九天洞玄錄》、《九仙秘訣》兩書中的內容當為《補益篇》、《補損篇》、《真水火篇》、《真龍虎篇》。合起來壹***二十五篇,於後記中所載相同,與《會真記》中的篇目也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