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壹個典型的仿古書院式庭院。這個紫銅雕塑就是理學鼻祖周敦頤的雕像,是根據有關古籍記載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的。周敦頤曾三度在郴州為官,且政績卓著,為官清廉,不僅開創了著名的宋明理學流派,而且寫下了千古名文《愛蓮說》,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與周公雕塑齊排對稱擺設的是中國最大的壽山石。它是傳統福壽文化的堅實象征,福壽在眼前,“石”眼前。中國體育局曾來人洽談過想以500萬的身價購下它雕琢成冠軍石。所以機會難得,不可不看! 接下來,請大家註意院內映入眼簾的大型石雕根雕作品和各種對聯書法,無不顯現出書院不凡的氣勢。
濂溪書院的正大門。門頭匾額上刻有“濂溪書院”四個大字,門口有壹對荷花石鼓,兩旁鐫刻的對聯是清末名士王闿運撰寫的:“吾道南來,原是濂溪壹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大門兩邊墻上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是儒家文化的發展和升華,也是宋明理學的精髓,出自南宋大學士朱熹之手跡。據統計,書院鑲制了全國名家對聯18副,馬頭和人字墻上繪制了郴州歷史文化傳說圖畫100幅,稱之為“郴州百芳圖”,請大家留心觀察。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避英宗舊諱而改名。北宋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學的奠基人。其在中國儒學史上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黃百家曾評價:“孔孟而後,漢儒止有經傳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諸大儒輩出,聖學大昌。故安定、組徠卓乎有儒者之規範,然僅可謂有開之必先。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學案·濂溪學案》)。此評甚為公允。
據史書記載,其哲學著作有“數十篇”,流傳下來的只有《太極圖說》和《通書》兩篇。公元1041年至1044年期間,“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其壹生為官清廉公正勤勉,為學精密嚴謹細致,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自律。作為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上承孔孟,下起程朱。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自己的理學體系,宣揚其“無極而太極”的宇宙論和主靜、順理、誠心、無欲的人生觀。周敦頤在汝城任縣令時,縣內政治清明,百業興旺,民情淳樸,政通人和。在此期間,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愛蓮說》、《拙賦》,其弟子程灝、程頤在來汝城探望老師時有感於汝城風光美景,寫下了《千家詩》第壹篇《春日偶成》。汝城人民為紀念他,特在縣城西郊修建了濂溪書院,並進行了十度修葺,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淡泊,平生酷愛蓮花。他寫下的《愛蓮說》雖短短119個字,但字字珠璣,歷來為人所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