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遺址集中在河南偃師二裏頭,學術界稱之為“二裏頭文化”。
二裏頭遺址位於河南省偃師縣西南9公裏二裏頭村南,伊河與洛河之間。遺址東西長約2.5公裏,南北長約1.5公裏,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是1957發現的。30多年來,* * *已出露地面654.38+0萬平方米,發現了大量宮殿建築基址、作坊遺址、將軍住宅、陶窯、窯洞、墓葬等遺跡,以及銅、玉、石、陶、骨等遺物。
發掘了兩個保存完好的宮殿基址。宮殿基址周圍還發現了壹些大小不壹的夯土橋臺遺跡。這些建築遺址反映了當時宮殿建築群的規模,成為遺址作為國王首都地位的主要標誌之壹。此外,發現有多口井,長約1.95m,寬1.8m,深4m以上。平面近乎方形,墻壁修得筆直光滑,或者在兩面墻壁上挖幾對對稱的山麓。此外,還發現了溝渠。
根據二裏頭遺址出土的大量遺物和遺物,研究者認為二裏頭文化早於鄭州二裏崗文化,晚於河南龍山文化。在同壹菌株中,該位點可分為四個階段。壹期接近河南龍山文化,四期接近鄭州二裏崗商代早期文化。出土陶器高溫、質地堅硬、淺灰色,器型有罐、鼎、壺、雕像、碗等。第二期出土了青銅刀和青銅爵,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第三期發現了壹座大型宮殿的基址,面積為654.38+0萬平方米,還發現了許多墓葬,在墓坑大小和隨葬物品數量上有明顯的階級差異。考古學家認為,二裏頭壹期和二期屬於夏文化。二裏頭的地理位置正好和古籍記載的“太中康康居倒”和“解居倒”壹樣,而且有大型宮殿遺址和文物,夏季應該是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