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曾國藩家訓的原文內容

曾國藩家訓的原文內容

曾國藩家訓 清 ? 曾國藩

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諺日:“藝多不養身”,謂不專也。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諸弟總須力圖專業。如九弟誌在習字,亦不必盡廢他業。但每日習字工夫,斷不可不提起精神,隨時隨事,皆可觸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專嗜否?若誌在窮經,則須專守壹經;誌在作制義。則須看壹家文稿;誌在作古文,則須專看壹家文集。作各體詩亦然,作試帖亦然。萬不可以兼營並鶩,兼營則必壹無所能矣。

切囑切囑!千萬千萬!此後寫信來,諸弟各有專守之業,務須寫明;且須詳問極言,長篇累牘,使我讀其手書,即可知其誌向識見。凡專壹業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義。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賞之;有疑義,可以問我***析之。

————節錄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譯文:

尋求學業之精深,沒有別的辦法,說的是壹個“專”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並不能維持壹個人的生計”,說的就是技藝要專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卻沒有水可以喝,是不專的過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無論如何都應當致力於專深壹門學業,如九弟立誌練書法,也不必完全拋棄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練習字帖之時,決不可不提精神,隨時隨事,均可接觸體會。

至於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妳們心裏究竟有專壹門學業的愛好沒有。如有誌於探尋古代經典之學,就必須專守壹經;如有誌於作八股文,就必須專讀壹個人的文稿;如有誌於作古文,就必須閱看壹家的文集。作各種體裁的詩詞也是如此,作應付科舉考試中的試帖詩也是如此。千萬不可以各門學問同時進行、心誌不專,如果各門學問同時進行,則必定壹無所成。

切囑切囑!千萬千萬!此後妳們寫信給我,對於各人專守之學業,務必詳細寫明;而且須向我詳細詢問到深處,文字多篇幅長也不要緊。以使我讀了妳們的信後,就可以知道妳們的誌向見識如何。凡是專攻壹門學業的人,必定有所心得體會,也必定存在著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各位弟弟有什麽心得體會,可以告訴我,讓我與妳們***同欣賞;有什麽疑難問題,可以向我提出來,我們***同分析……

擴展資料:

壹、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壹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壹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壹艘輪船,建立了第壹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壹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壹批赴美留學生。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壹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二、曾國藩文化學術

1、學術

曾國藩壹生奉行程朱理學,但對於程朱之學並未盲目崇拜,事實上,他對於宋明儒學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學實際上分為氣學、理學和心學三個學術派別。

曾國藩在政治實踐和軍事鬥爭中也漸漸地看到了程朱理學“指示之語,或失於隘”、或“病於瑣”、或“偏於靜”的局限。在這種情形下,曾國藩對心學表現出了寬容的學術姿態。對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學術爭辯,他認為對於兩家之爭應取其同,避其異,揚其長,兼收並蓄,揚長避短,推進儒學的發展。

曾國藩還以氣學在生成論方面的資源來彌補理學之局限,謂“張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依著氣學的思路,曾國藩認為,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終基元。在稟氣而生這個意義上,天地萬物是“同體”的。

不過,曾國藩同時認為,雖太和絪緼之氣流行不止,天地萬物最初所得之氣“均耳”,但人與物、聖人與常人實所稟有之氣並不相同。就人與物相對而言,人得氣之全,物卻僅得氣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僅得物性。就人類而言,聖人所稟之氣清且厚,常人所稟之氣卻濁而薄。

2、文學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壹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壹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贊。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革、發展,又選編了壹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訓》及《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

3、書法

曾國藩在書法上的突出成就壹直為他歷史上的重大影響所掩蓋。曾國藩對於書法理論的闡述見其《日記》、《家書》及壹此文章中。他首先對當時阮元拋出的南北書派論有獨到的認識,他既贊成又提出批評,主張南北兼而有之。他對書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說。

從乾道——陽剛美——著力——雄奇——大氣,從坤道——陰柔美——不著力——淡遠——韻勝,形成了他壹個系統的書法理論觀。曾國藩壹生勤勉於書法創作,走過了壹條由泛而專,由繼承古典到創新時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萬字的《日記》是中國古代罕見的壹部巨型書法作品。他的楷書勁健剛拔,豎起了壹面承唐繼宋明而剛柔相濟的正書旗幟。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他的小楷與小行書是整個清代的典範。他應是與同代包世臣、何紹基齊名的大書家。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曾國藩家訓

百度百科: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