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雨說的問題

關於雨說的問題

1、沁園春 雪

知識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壹、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麽?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 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麽?(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妳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壹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壹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六、作業。背誦這首詞。

〔補充資料〕

〔頓失滔滔〕這裏指黃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滾滾的波浪。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rào饒)〕紅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裝飾艷麗的美女裹著白色外衣,格外嬌媚。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裏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壹○),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壹五六——前八七),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統壹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裏的《離騷》,後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漢時匈奴自稱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後以“天驕”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鐵木真(壹壹六二——壹二二七)在壹二○六年統壹蒙古後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後來蒙古在壹二七壹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占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壹種屬於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2、雨說

——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教學目標

1.學習擬人、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2.理清詩人的創作思路和詩歌的結構,體會詩歌形象的逐層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現。

3.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4.通過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5.通過學習詩作,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

(第壹課時)教學步驟

壹、導入新課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而詩人鄭愁予的寸卻獲得了壹種生動活潑的靈氣。

1作家簡介

鄭愁予是臺灣詩人,本名鄭文韜(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

童年時他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大江南北;抗戰期間,他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在逃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舛9年隨家人去臺灣,壹面學習,壹面寫作,並受到紀弦的賞識,1955年他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商學院,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提問學生“雨說”它在詩中出現了幾次。以此引導學生理出詩作結構,並和學生壹起為詩作的四個部分命名。

a.第壹部分:(壹至三節) 雨的到來

b.第二部分:(四至五節) 雨的邀請

c.第三部分:(六至八節) 雨的來意

d.第四部分:(九節) 雨的祝福

4.提問:詩作是第幾人稱寫作?是什麽修辭手法?

是第壹人稱寫作,是擬人的修辭手法。題目是“雨說”,因此全詩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敘述,直接抒情。

5.提問:在第壹節到第五節中出現過哪些景物?

合作討論,找出第壹節到第五節出現的景物:田圃、牧場、魚塘、小溪。

6.說明詩作開篇點題,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來,第壹節描繪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涼,種子禁錮;牧場枯黃,牛羊絕跡;魚塘低淺,遊魚缺水;小溪幹涸,水落石出。

在教師的講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潤的大地的景象,體會春雨來臨所帶來的生命氣息。

7.概括出詩中雨到來之後大地的景象。

合作討論,概括雨來臨後大地復蘇的景象:田圃泥土潤如油膏,牧場新苗添綠,池塘魚兒歡騰,溪水叮咚流淌。

8、齊讀第1-5節

提問:雨讓大地生氣勃勃,那麽在詩人筆下,雨是什麽樣子的?讓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來描述。

可以結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雨的內容。

回答提問:視覺上,“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壹起”,表現雨的細密;聽覺上,“走得很輕,而且溫聲 細語的”,表現雨的淅瀝;觸覺上,“親壹親”,表現雨的輕柔……

(第2課時) 教學步驟

1.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作,可選擇集體、個別、自由朗讀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讀準;停頓要恰當,句子的層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來到,為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提問:雨的家鄉在哪裏?它是怎麽長大的?

雨的家鄉在遙遠的地方,它是在“自雲的繈褓中笑著長大的”。認真聽教師的講解,領會“白雲”和“笑著”的深刻含義。(白雲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雲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長。)

3.提問:雨做了這壹切,它的來意是什麽?

它的來意是“教妳們勇敢地笑”。引導並點明寓意:雨希望孩子們能夠沖破束縛,自由自在、快樂地生活。

4.講解並提問:第三部分描寫了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旗子見到春雨後“笑”的場面,運用什麽修辭手法?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柳條兒“笑彎了腰”,石獅子“笑出了淚”,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嘩啦啦地響”。

5.組織學生討論: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妳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這句話?

雨的到來給萬物帶來歡笑,雨是自由和快樂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們能夠勇敢地用笑聲表達出追求幸福、快樂的願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問:最後壹節詩中哪些詞句暗示了雨的命運?

“不再回去”、“快樂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運。

7.提問:雨的祝福是什麽?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們“吃著蘋果擦著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講解詩歌的寓意:

詩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現實,賦予雨以象征意義——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孩子們帶來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本課總結

本詩於1979年創作的自由體新詩。全詩***九節,以題目“雨說”開篇,並通過“雨說”的反復,貫穿詩篇,形成前後呼應的結構。詩人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春雨以說話能力,采用第壹人稱與兒童對話,塑造了~個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的形象。全詩洋溢著輕松愉快、清新活潑的氣息。通過這首詩作的學習,大家應該初步了解自由體新詩的特點,感受到詩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對現代性創作技巧的把握。

作業:

1、 熟讀並朗誦詩歌。

2、 完成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3、星星變奏曲

教學目標:1、朦朧詩的特點及背景 2、理解“變奏曲”的含義

3、找出比喻句並理解含義 4、珍惜美好生活

重點難點:暗喻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壹、題解與導入

大家都學過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以豐富的想象,寫了熱鬧自由的天上街市,通過寫牛郎織女的自由來往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來學習《星星變奏曲》這壹首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朦朧詩

是新時期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文學流派,是文革後期壹群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青年,利用詩歌的形式對現實進行反思和追求詩歌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產物。作者江河,是變革時代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的“朦朧詩”運動的主將之壹。

(放錄音帶)

三、讀詩歌,整體感知、討論

1、詩中的星星象征什麽?詩人反復詠嘆星星表達了怎樣的渴望?

(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2、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及語言上有什麽異同點?

(都用“如果-----誰還需要---還會---”開頭;從第五行看,有變化,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

四、問題研究

1、這首詩為什麽題為《星星變奏曲》?

這是借用音樂術語來說的,它提示這首詩是圍繞壹個主題與主要意象變換情境,委婉抒情。

詩的上下兩節結構相稱,基本手法和用語相同或相近,有同樣的韻律。但上下兩節的情境,意味發生了變化,如用“誰不願意”和“誰願意”就不同了。(句式、詞語)這種情形如同音樂,兩段錄音曲在保持基本輪廓的基礎上出現壹點變化。

2、詩中多用比喻,理解壹些句的寓意:如:“每壹首詩都是壹群顫抖的星星”

“風吹落壹顆又壹顆瘦小的星星”

五、練習:根據練習三要求寫幾句詩。

練習二:

1、“柔軟得像壹片湖”,把夜晚的安寧、平靜、柔和、溫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給人以溫柔如夢的美好感覺。

2、這是將“鳥落滿枝頭”與“星星落滿天空”形成類比聯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景象與綴滿繁星的景象類比,使人意會到令人向往的詩壹般的生活境界。

3、這兩句詩,分別從聽覺上和視覺上描寫聲音的隱約、白丁香的朦朧,將人們帶入壹種令人陶醉的朦朧迷離的美好意境,表現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4、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

濟 慈

教學目標: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壹、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壹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這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註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托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並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 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壹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壹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壹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壹,他的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註意處理朗讀語調,註意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麽特點?

(提示:開頭壹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 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5.理解蟲鳴的象征意義。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並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仿佛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三、布置作業。熟讀成誦。 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壹、作者簡介: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壹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 (以動寫靜) 靜謐、美麗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後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

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5、敬業與樂業

教學目標

1.學習這篇講演詞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這篇講演詞的結構安排,體會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特點。

2.體會語言表達通俗淺顯、準確周密,生動有力的特點。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壹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

二、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壹起,倡導變法維新,並稱\"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宗教及文化藝術、文字音韻等。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全集》。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明確:課文***七段,總體結構是\"總壹分壹總\"式:開頭總起全篇;然後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並列;最後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壹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論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總結全篇,勉勵人敬業樂業。

四、學習課文內容

(壹)學習第壹部分。

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麽?哪句話揭示了全篇論述的中心?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於說明題目雖然來源於古籍《禮記》和《老子》裏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裏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於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壹個大致的認識。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朗讀第三、四段。課文第三、四段是論述\"敬業\"的重要,可作為第二部分的第壹層。

待續

思考:(1)作者怎樣闡述什麽叫\"敬\"?(2)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三段作者闡述什麽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壹無適便是敬\"後,緊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釋:\"凡做壹件事,便忠於壹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壹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後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並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壹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壹等人。\"

第四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用《莊子》中的語句並作闡述,再舉木匠做成壹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壹個***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幹凈,和當軍人的打勝壹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麽都要\"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壹個人對於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並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壹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於不敗之地。

2.朗讀第五、六段。這兩段論述\"樂業\"的重要,作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思考: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第六段,更深入壹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壹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

五、小結

講演詞的第二部分內容理解的重點是闡述什麽叫做敬業,為什麽要敬業,怎樣做才算是敬業。

六、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二。

2.選用隨堂練習。

第二課時

壹、復習舊課,檢查背誦

學生背誦\"我老實告訴妳壹句話……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二、繼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七段。

明確: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廣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於\"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壹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誌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結束句\"我望諸君和我壹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嘆的語氣,充滿了對聽講的青年學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強烈而真摯。

三、探究活動

(壹)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許多有關敬業和樂業的觀點,妳最信服的是哪壹點?妳有沒有不同意見?說說妳持這種意見的理由。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明確:文章中的觀點如下: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壹面為生活而勞動,壹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壹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壹等人。

8.凡做壹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麽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0.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妳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每壹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

13.因為每壹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鬥;壹步壹步的奮鬥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15.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

學生的回答無論是贊同還是不贊同,都可以;關鍵在於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目的在於通過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二)做資料卡片。

讓學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制成資料卡片,要註明出處以及卡片的類型等;書寫要清楚規範。

四、小結

1.中心意思:這篇講演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寫作特點。

(1)論證條理清晰,論據生動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兩層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證明論點的過程,舉了多種論據: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2)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講演用簡明的短句,很少用長句;多用口語,明白如話,壹聽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時,註重化深為淺。同時文中多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煉了許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語言顯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課文第六段。

2. 選用隨堂練

6.紀念伏爾泰逝世壹百周年的演說

教學目標

1、領略兩位傑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詩化的語言。

3、了解演說的特點。

教學過程

壹、導入

從題目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是維克多,雨果為紀念伏爾泰百年(1778-1878)冥誕的演說詞。為什麽要紀念伏爾泰?(他有哪些貢獻)下面我們壹起來聽聽,雨果的演說。

雨果,法國作家,父親是拿破侖軍官。

伏爾泰,法國作家、哲學家、啟蒙思想家。出生於資產階級家庭。從小喜愛文藝。中學畢業後,因作詩諷刺宮廷而遭囚禁。在獄中完成第壹個悲劇《奧狄浦斯王》,出獄後因宣傳啟蒙思想,多次受迫害並被放逐國外。為避開當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邊境,積極參加政治鬥爭。

二、整體感知

1、從雨果的演講中,可以了解到伏爾泰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伏爾泰以猛如雷電的筆寫下不朽的文章,提示封建君主的殘暴,法官、神甫欺壓人民的本質,教導人民從混沌愚昧中起出來,推翻君主統治,開創壹個民主文明的法蘭西。

2、雨果為什麽把伏爾泰生活的時代看作是“壹個新的紀元”的開始?

在伏爾泰生活的時代前期,統治階級壓迫人民,而人民卻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來反抗,社會愈加昏暗腐敗。這時許多像伏爾泰這樣的啟蒙主義思想家用自己的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喚起了人們反抗的意識,投入到為民主而鬥爭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爾泰生活的時代看作是“壹個新的紀元”的開始。

3、作者認為“伏爾泰不僅是壹個人,他是壹個世紀”的原因是什麽?

伏爾泰的壹生經歷了達到極點的專制時期和剛剛露出壹線晨曦的革命時代,伏爾泰比國家領袖更重要,他是思想的領袖。

4、“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進步的兩個方面很清楚地顯示出來。“其中”兩個方面“是指什麽?

第壹:做壹個人,我們要行使自己的權力,第二:做壹個公民,我們要恪盡職守。

三、品味語言。

結合課後習題三

四、小結:

這篇演說,是對人類先賢的崇高禮贊,對思想與人格力量的熱情頌揚,也是對人類社會永遠需要正義的吶喊、對良知的呼喚。

五、作業

選擇妳最喜歡的部分背誦。

第7課 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目標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於面對現實、勇於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並繼續奮鬥,才是真正的“堅強”。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1、復習書信的格式,導入新課

2.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的信後的回信。請瀏覽這兩封信,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麽?

第壹封信,如何面對挫折,第二 封信,如何對待成功。

3.第壹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麽?為什麽要這麽稱呼?

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 當時正是精神消沈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4.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提示:註意課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寬慰,不必為父母擔心。 其次肯定兩點:壹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二是人的壹生就是在情緒的起伏中渡過。 最後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

5.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麽?

總結: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後,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太陽、雨水、五谷和莊稼的比 喻,是說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2課時)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後。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麽?表現了什麽樣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後的喜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結合奧?/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