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雙補湯簡介

雙補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溫病條辨》卷三方之雙補湯 3.1 雙補湯的別名 3.2 組成 3.3 功能主治 3.4 雙補湯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論述 3.6 附註 4 《良方合璧》卷上方之雙補湯 4.1 組成 4.2 主治 4.3 雙補湯的用法用量 4.4 運用 4.5 制備方法 5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雙補湯 1 拼音

shuāng bǔ tāng

2 概述

雙補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溫病條辨》卷三方之雙補湯 3.1 雙補湯的別名

脾腎雙補湯

3.2 組成

人參、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補骨脂、肉蓯蓉、山茱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絲子、覆盆子[1]。

3.3 功能主治

功能溫補脾腎,澀腸止瀉[1]。主治老年久痢,脾腎陽虛,大便溏泄[1]。

3.4 雙補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5 各家論述

方中以人參、山藥、茯苓、蓮子、芡實甘溫而淡者補脾滲濕,再蓮子、芡實水中之谷,補土而不克水者也;以補骨脂、蓯蓉、巴戟、菟絲、覆盆、萸肉、五味酸甘微辛者,升補腎臟陰中之陽,而兼能益精氣安五臟者也。

3.6 附註

脾腎雙補湯(《鎬京直指》卷二)。

4 《良方合璧》卷上方之雙補湯 4.1 組成

人參8分,黃耆8分,當歸8分,川芎8分,升麻5分。

4.2 主治

《良方合璧》卷上方之雙補湯主治氣虛脫肛。

4.3 雙補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用五倍子末托而上之。

4.4 運用

血虛,加白芍、熟地;血熱,加黃柏;虛寒者,加炮幹姜。

4.5 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