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劉向《愚公之谷》白話釋義:
齊桓公出外打獵,因追趕野鹿而跑進壹個山谷時。看見壹老人,就問他說:“這叫做什麽山谷?”老人家回答說“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說:“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呢?”他回答說:“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說:“今天我看妳的儀表舉止,不像個愚笨的人,老人家為什麽起這樣壹個名字呢?”老人家回答說:“請允許臣下壹壹說來。我原來畜養了壹頭母牛,生下壹頭小牛,長大了,賣掉小牛而買來小馬。壹個少年說:‘牛不能生馬。’就把小馬牽走了。
附近的鄰居聽說了這件事,認為我很傻,所以就把這個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說:“老人家確實夠傻的!您為什麽把小馬給他呢!”桓公就回宮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齊桓公拜了兩拜,說:“這是我夷吾的愚笨。
假使唐堯為國君,咎繇為法官,怎麽會有強取別人小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見了像這位老人所遭遇的兇暴,也壹定不會給別人的。
那位老人知道現在的監獄斷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馬給了那位少年。請讓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說:“弟子們記住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賢明的宰相。他們尚且有把聰明當作愚蠢的情況,更何況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原文: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壹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對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視公之儀狀, 非愚人也,何為以公名?”對曰:“臣請陳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傍鄰聞之,以臣為愚,故名此谷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誠愚矣!夫何為而與之。”桓公遂歸。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過也。使堯在上,咎繇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
公知獄訟之不正,故與之耳,請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記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賢佐也。猶有以智為愚者也,況不及桓公、管仲者與。”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劉向初以父蔭任輦郎,後擢任諫大夫。宣帝時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因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曾兩度下獄,被免為庶人,閑居十余年。
成帝即位後被啟用,拜中郎,使領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為成帝嘉許,但終不能用。
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並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貢獻。
撰成《別錄》,為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衍行事,以類相從,撰成《洪範五行傳》11篇。
文學上以辭賦和散文見長,《漢書·藝文誌》載有其賦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嘆》系擬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辭中寄托身世之感。
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點校古籍的敘錄,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其文敘事簡約,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對唐宋古文家有壹定影響。
內容簡介:
壹位聰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釋地名,講了壹個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諷刺齊國司法的廢亂。然而齊桓公信以為真,把寓言當成了真實的事情,沒有參透老人的真正目的。
名相管仲理解並接受了老人的諷諫,改進治理,下大氣力解決司法公正問題。顯然,作者的用意在勸誡治政者應善於聽取老百姓的意見,治理好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