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肝痹簡介

肝痹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肝痹的癥狀 5 肝痹的治療 6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肝痹的穴位 2 治療肝痹的方劑 3 治療肝痹的中成藥 4 肝痹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肝痹 1 拼音

gān bì

2 英文參考

liver bi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hepatic arthralgi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patic obstructio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肝痹(liver bi[1])為病證名[2]。是指筋痹加重影響到肝而成的痹病[1]。由筋痹發展而成,亦有稱為筋痹者[2]。

4 肝痹的癥狀

《黃帝內經素問·痹論》:“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聖濟總錄·諸痹》:“肝痹。……肝之合,筋也。故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則舍於肝也。”

《癥因脈治·肝痹》:“肝痹之證,即筋痹也。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腹大如懷物,左脅凝結作痛。”

5 肝痹的治療

可用薏仁湯,人參散,萆薢丸,補肝湯,瀉青丸,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方[2]。肝痹亦可由肺痹傳變而來[2]。

《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藏論》:“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人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壹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