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介紹
辛棄疾,本名佑安,本名嘉軒,漢族,南宋著名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和蘇軾被稱為“蘇信”,李清照被稱為“濟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樂京口顧北亭懷古》、《清平樂村居》。辛棄疾現存詞600余首。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戰鬥精神是其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詩人。
關於改名,辛棄疾在與金人作戰的過程中,將原來的“探夫”壹詞改為“佑安”,旨在模仿西漢大將霍去病的事件,也是英勇殺敵,帶兵擊退外侮。
他出生時,北方已落入金人手中。其祖父辛贊雖在晉國任職,但壹直希望有機會“投勞以解令尊之憤”,常帶辛棄疾“登高望遠,指點江山”(出自《梅琴十論》)。同時,辛棄疾也見證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遭受的屈辱和痛苦。這壹切使他在年輕時就立下了復興中原、報國的誌向。另壹方面,由於辛棄疾生長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受“四書五經”等讓人盲從的傳統文化教育較少。他有壹種俠義精神。辛棄疾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等地。在他出生於13年之前,山東被金兵占領。21歲加入抗金義軍,不久回到南宋。紹興三十壹年(1161),兩千人參加北方抗金軍隊,次年回到南宋。他壹生堅持與遊牧民族作戰,收復失地。曾晉奏《梅琴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興的具體方案;他到宰相九議,進壹步闡述“美琴十評”的主張,但未被采納實施。他在各地上任,認真消除積弊,積極備戰,受到投降派的牽制,甚至被革職。他曾長期居住在江西上饒。收復祖國的宏圖大誌沒有發揮出來,用忠義之氣寫出來,其獨特的文筆被稱為“稼軒體”。晚年習慣了知道紹興府以及浙江安福使、鎮江府。在鎮江,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卻被權臣韓拓舟所忌,引咎辭職。人生誌向未延,1207 10 10月3日,終於焦慮而死。據說他死的時候喊了壹聲:“殺了小偷!殺個賊!”(《康熙紀·扶南誌·人誌》)。後贈少師,謚號鐘敏。
作為南宋壹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詞充滿了熱情、慷慨和悲壯。筆觸有力,藝術風格多樣,豪放不羈。還有“賈和的短句”。現代人編了《辛稼軒詩話劄記》。
紀念性建築
紀念館
辛棄疾紀念館位於濟南市歷城區姚強鎮四風閘村南,總占地面積31畝。由紀念館和辛家墳組成,總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有石坊、六角碑亭、辛棄疾塑像、辛棄疾紀念館、稼軒詞書法藝術碑廊,有文物、書畫、民俗、圖片、“壹代詞宗”、“忠魂”六個展室。
故居和陵墓
在濟南的小清河畔,有壹個名叫姚強的小鎮,它是宋代著名的傑出詩人辛棄疾的故鄉。那是他起身拉起隊伍抗金的地方。辛棄疾是中國文學史上壹位非常有特色的作家。他不同於壹般的封建文人。他不僅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也是優秀的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
辛棄疾葬於江西上饒潛山縣永平鎮。辛棄疾墓在瓜山縣虎頭門楊園山腰。面朝南坐。始建於少定年間(1228—1233),柱邊有壹方嘉軒先生神道的金匾。原來的碑毀了,墓破了。到了清代,辛棄疾的後人又在墓前立了新碑,今天也是多色調的。字跡模糊,碑文寫著“清帝春秋重修”。中間是“宮家軒國君墓”。下壹行是“25代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的偉大在1971年和1981年,進行了兩次修整。墓室以麻、石為材料,分為四層,上面堆著黃土,兩邊圍著墳櫃。墓室高2.5米,直徑2.5米,占地51.5平方米。墓很短,有壹首郭沫若寫的挽歌:“鐵板是銅,東坡唱不歸河;美琴傷心,南宋莫隨鴻雁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