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 釋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打開書本,總有益處。 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
出 處 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用 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讀書總有好處
示 例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文儒》:“~,朕不以為勞也。”
反義詞 讀書無用
典 故
這個成語來源於《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禦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壹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壹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壹千卷,是壹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麽壹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壹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禦覽》。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麽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麽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壹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禦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 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在這個信息化的世界裏,讀書是我們獲取知識的只要途徑之壹。多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量,豐富我們的文學修養,對日後的說和寫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的知識就像水庫,大量的閱讀使我們的水庫能夠保持儲存大量的知識,而我們在補充知識的同時,知識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這時,如果我們停止讀書,或者讀的書少了,水庫的水很快就會枯竭。只有不停的、豐富的課外閱讀,才能使自己的知識見見豐富,而不會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識可以給妳的作文提供足夠的素材,不然妳憋半天也就才寫出那麽幾句毫無疑義且重復羅嗦的話。世事無絕對的,關鍵在開卷人的心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關鍵要在什麽情況下才能說是好還是錯!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就會增長知識。愛迪生不就是壹個例子嗎?他讀了很多書,從中得到了啟發,又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才發明出來電燈。
世界名人培根說過:“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沈,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這諸多意思,可壹言以蔽之:開卷有益。如果我們不多讀書,哪來
的這麽多知識呢?如果沒有了知識,我們怎樣辨別人們誰是誰非呢?
書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書是社會文化的結晶。讀書,可以徹悟人生道理;讀書,可以洞曉世事滄桑;讀書,可以廣濟天下民眾。如果我們不多讀書,哪來的豐富詞語去寫作文呢?
馬克思開卷,獲益甚多。他寫《資本論》時,就讀了壹千余冊的自藏書,還到大英博物館看了三間房子的書。如果馬克思不開卷讀書,可能就寫不出《資本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