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鄧和吳昌碩是誰?

鄧和吳昌碩是誰?

鄧史茹

鄧(1747-1805),清代書法家,篆刻家。原名顏,字石如。更是頑固不化,被稱為白萬、顧歡、古歡子、遊佐道士、風水漁夫、龍山巧匠等等。安徽懷寧人。我年輕的時候,擅長篆刻。我是壽州壽春書院的學生,後來是梅府的客人。因為我看了歷代的金吉石雕,每壹種都有幾百個。每天起床研究墨,晚上睡覺。歷經八年寒暑,從事四體書,文字功底極深。曹文坤稱其四體書為清代第壹人。由於書法功底紮實,他篆刻作品中的各種篆字都充滿了靈動之氣,以剛健質樸的刀法篆刻成就更為突出。他送給羅聘壹枚印章,上面寫著“梅花兩峰,瓊瑤輝煌”。“古歡子篆刻,蒼勁婉約”這幾個字並不自負。他為人忠厚老實,成名後仍以刻書為生,故壹生布衣。其篆刻有“鄧派”、“皖派”之稱。晚清的吳希載、趙、吳昌碩等篆刻家都深受其影響。

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原名君,又名,字昌碩,號蒼實、蒼實、、苦鐵等。他出生在浙江安吉。中國現代金石學、書法、繪畫大師。

他的篆刻始於浙派,後專攻漢印,並受到鄧、、、趙等人的影響。31歲後,遷居蘇州,遊走於江浙之間,經歷了大量的碑刻、篆刻、字畫,大開眼界。此後,他定居上海,廣泛收集詩歌、書籍、繪畫和版畫;晚年風格突出,成為大師。

他在篆刻方面的成就對篆刻、中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是因為他融詩、書、畫、印於壹爐,開辟了篆刻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來自於藝術修養和思想,具體體現在:

詩歌在封印中融化。他喜歡用生硬的語言寫詩,他用壹把鈍刀子把詩強行推進刻印室。他寫詩,印西湖南北峰,把詩和印章融為壹體。他刻的湖州安吉縣,門和白雲都在壹個印章裏,是唐周浦關於安吉東陵水的詩的第壹句。下面這句話是李煜不是到處都是,河的聲音向西流。他很欣賞這首詩,認為這十個字是在無詞的情況下。每次打印出來都需要做白日夢。這句話刻在印度,意思是沒有字,相當含蓄。印度有詩是真的。

這幅畫在封條裏融化了。他的畫跌宕起伏,善於留白,或者對角線,構圖感強,塊感強。

書籍在印刷中融化。他的篆書個性很強,篆書中的字充滿了筆意,刀融於筆。所以他的篆刻往往表現出雄而迷人、拙而質樸、醜而美(此醜以破為主)、古而今(似古篆,此為新)、變而正(許多變化符合形式)的特點。

今天研究吳昌碩篆刻的人很多。從1898開始,日本篆刻家川井向吳昌碩求教,介紹到日本篆刻界,影響很大。吳昌碩著有《陸璐集》和《陸璐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