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五物香薷湯簡介

五物香薷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仁齋直指方論》卷三方之五物香薷湯 3.1 五物香薷湯的別名 3.2 組成 3.3 制備方法 3.4 功效主治 3.5 五物香薷湯的用法用量 3.6 各家論述 3.7 附註 4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五物香薷湯 4.1 處方 4.2 功能主治 4.3 五物香薷湯的用法用量 4.4 摘錄 5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五物香薷湯 1 拼音

wǔ wù xiāng rú tāng

2 概述

五物香薷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仁齋直指方論》卷三方之五物香薷湯 3.1 五物香薷湯的別名

五物香薷飲[1]。

五味香薷飲

3.2 組成

香薷三兩,白扁豆(姜制)、厚樸(制)、白茯苓各壹兩半,炙甘草壹兩[1]。

3.3 制備方法

上藥銼碎[1]

3.4 功效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卷三方之五物香薷湯功能祛暑化濕和中。治感受暑濕,脾胃不和,嘔吐泄瀉。[1]

功在驅暑和中,調營衛,益脾溫胃,散宿痰停飲。主治中暑。飲食不節,饑飽失時,或冷物過多,或硬物壅駐,或食畢便睡,或驚憂恚,或勞役動氣便欲飲食,致令脾胃不和,三脘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遍體疼痛,胸膈滿悶,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

3.5 五物香薷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煎溫服[1]。

3.6 各家論述

《證因方論集要》:香薷辛溫香散,能入脾肺氣分,發越陽氣,以散皮膚之蒸熱;厚樸辛溫,除濕散滿,以解心腹之凝結;茯苓、扁豆甘淡,能消脾胃之暑濕,降濁而升清;甘草和中健脾;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麻黃,氣虛者尤不可服。

3.7 附註

五物香薷飲(《醫方集解》)、五味香薷飲(《醫鈔類編》卷三)。

4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五物香薷湯 4.1 處方

香薷(四錢) 白扁豆(壹錢半) 厚樸(姜制.壹錢半) 白茯苓(二錢) 炙甘草(壹錢)

4.2 功能主治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之五物香薷湯功在驅暑和中,通用。

4.3 五物香薷湯的用法用量

上作壹服,水二鐘,煎至壹鐘,不拘時服。

4.4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