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布袋丸簡介

布袋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處方 5 布袋丸的用法用量 6 功能主治 7 方解 8 布袋丸的臨床運用 9 各家論述 10 布袋丸的現代適應證 10.1 營養不良 11 布袋丸的藥理作用 11.1 對蛔蟲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響 11.2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11.3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11.4 對心血管系統功能的影響 11.5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11.6 對造血功能及代謝功能的影響 12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布袋丸 1 拼音

bù dài wán

2 英文參考

budai pill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布袋丸為方劑名,出自《補要袖珍小兒方論》方[1]。該方劑有驅蟲作用,並且有廣譜的抑菌作用;能有效地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胃腸運動功能,保肝,抗潰瘍,又有促進造血、促進三大物質及水鹽代謝作用,對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對心血管功能及神經、內分泌功能有促進,保護和調節作用,因此對蛔蟲性營養不良具有壹定治療作用;但對Ⅲ度營養不良患者則應註意應用現代醫學靜脈高營養等療法[2]。

4 處方

夜明砂(揀凈)、蕪荑(炒,去皮)、使君子(微炒,去皮)各二兩,茯苓(去皮)、白術、人參、甘草、蘆薈(研細)各半兩[1]。

夜明砂60g、蕪荑炒60g、使君子60g、白茯苓(去皮)15g、白術(無油者,去蘆)15g、人參(去蘆)15g、甘草15g、蘆薈(研細)15g[3]。

夜明砂 蕪荑 使君子各60克 白茯苓 白術 人參 甘草 蘆薈各15克

夜明砂(揀凈)、蕪荑(炒)、使君子(肥白者,微炒,去皮)各二兩,白茯苓(去皮)、白術(無油者,去蘆)、人參(去蘆)、甘草、蘆薈(研細)各半兩[4]。

5 布袋丸的用法用量

上藥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彈子大,每服壹丸,以生絹袋盛之,次用精豬肉二兩,同藥壹處煮,候肉熟爛,提取藥於當風處懸掛,將所煮肉並汁令病兒食之,所懸之藥,第二日去袋,仍依前法煮食,只待藥盡為度[1]。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彈子大(9g),每服1丸,以生絹袋盛之,次用精豬肉60g,同藥壹處煮,候肉熟爛,提取藥於當風處懸掛,將所煮肉並汁,令小兒食之。所懸之藥,第二日仍依前法煮食,只待藥盡為度[3]。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彈子大[4]。每服壹丸,以生絹袋盛之;次用精豬肉二兩,同藥壹起煮,候肉熟爛,提取藥於當風處懸掛,將所煮肉並汁令小兒食之[4]。所懸之藥,第二日仍依前法煮食,藥盡為度[4]

6 功能主治

功能驅蟲消積,補養脾氣[1]。主治小兒蟲疳,體熱面黃,肢細腹大,發焦耳暗等癥[1]。

功在驅蛔消疳,補養脾氣[3]。主治小兒疳疾,體熱面黃,肢瘦腹大,發焦目暗[3]。

諸疳疾,面黃腹大,飲食不潤肌膚。

7 方解

方中使君子、蕪荑、夜明砂、蘆薈均能驅蟲消疳,其中蘆薈並能瀉下以逐蟲體之排出;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益氣健脾以扶正氣,為攻補兼施之劑[1]。

本方主治小兒蟲疳,系由蟲積日久,脾胃虛弱所致[3]。因蟲積日久,傷及脾胃,化生不足,故面黃體瘦,肢細腹大,且發虛熱[3]。蟲擾食減,肝血虧虛,血不上容,故發焦目暗[3]。證屬正虛邪實之候,不驅蟲則病難除,不補虛則正難復,治宜驅蟲消疳,補益脾胃[3]。方中用使君子、蕪荑驅蟲消疳,為君藥[3]。人參、白術、茯苓、甘草補氣健脾,為臣藥[3]。君臣相配,壹驅蟲積,壹補脾虛[3]。蟲積日久,肝血虧虛而生郁熱,以辛寒之夜明砂,既能清肝明目,又可助其散積消疳;蘆薈苦寒,瀉熱通便,既可清熱,又能借瀉下之功使蟲體從大便排出,增其驅蟲作用,均為佐藥[3]。甘草調和諸藥,亦為使藥之用。諸藥相合,***奏驅蟲消積,補養脾胃之功[3]。本方配伍特點是攻補兼施,祛邪而不傷正,為體虛蟲疳之良劑[3]。

8 布袋丸的臨床運用

布袋丸主治小兒疳積證[3]。以肢細腹大,面黃發焦,舌淡,脈弱為證治要點[3]。

若熱重者,可加黃連以清熱;兼食滯者,可加神曲、雞內金以消食[3]。

9 各家論述

《醫燈續焰》:是方以四君補脾運土治其本,蕪、使、蘆、砂殺蛔清熱治其標。食肉不食藥者,收藥味於肉,並肉並味從類而歸脾。若脾疳面黃腹大,飲食不調,肌肉枯瘁,每見蛔者,服之自效,恐諸疳則未必也。

10 布袋丸的現代適應證

布袋丸適用於蛔蟲所致營養不良[3]。

10.1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目前統稱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是由於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質所致的壹種營養缺乏癥。蛔蟲所致營養不良是由於腸道蛔蟲的成蟲寄生於空腸,以腸腔內半消化食物為食,與人體爭奪營養所致。成蟲的不規則運動,以及蛔蟲的代謝產物均對腸黏膜有 *** ,以至於影響腸黏膜的吸收功能和消化功能。如果腸腔成蟲較多,再加上患者食欲不振,則造成人體能量及蛋白質的負平衡,當血清總蛋白濃度<40g/L時,便可發生低蛋白水腫;當體內脂肪消耗過多,超過肝臟的代量能力時,可造成肝脂肪浸潤及變性;碳水化合物不足時則可能發生低血糖,三大物質不足又可並發水鹽代謝紊亂;長期不進行治療,則消化液和酶分泌減少,酶活力降低,腸蠕動減弱,能量不足則心肌營養受影響,心肌收縮即無力,血壓下降,心搏量減少;蛋白質不足則免疫活性物質產生缺乏原料,從而使免疫功能低下;腦細胞營養不足,腦功能即發生障礙,則出現精神抑郁、煩躁等精神癥狀;營養不足,血紅蛋白合成不足則出現貧血,所有器官均有發育障礙。[3]

11 布袋丸的藥理作用

[5]

11.1 對蛔蟲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響

君藥使君子水浸膏可使蚯蚓麻痹或死亡,其有效成分為使君子氨酸甲、使君子吡啶類、使君子油,同時對蛔蟲的頭部有麻痹作用;使君子粉有壹定的驅蟯蟲作用,其水浸劑1:3對黃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蕪荑醇提取物在體外對豬蛔蟲、蚯蚓、螞蝗均有明顯的驅蟲作用,蕪荑總提取物、醇提取物對瘧原蟲有壹定的抑殺作用,對上述各類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白術水浸劑對絮狀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枯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可殺死鉤端螺旋體。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鈉對阿米巴原蟲、 *** 滴蟲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熱水提取物對華支睪吸蟲有殺蟲作用;甘草浸出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乙型鏈球菌、枯草桿菌、酵母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時光果甘草定、光果甘草素、脹果甘草的甘草查耳酮等對普通的幽門螺旋桿菌及抗藥的幽門螺旋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還有廣譜抗病毒作用,甘草甜素對人體HIV、肝炎病毒、水痘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單純皰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甘草酸對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殺能力較強,甘草酸單氨能滅活HIV。夜明砂含尿素、尿酸、膽甾醇及維生素A,中醫認為其能清肝明目,散瘀消積,現代醫學尚未記載其對病原微生物的影響,但中醫認為其主治瘧疾。蘆薈及蘆薈大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厭氧桿菌、人型及牛型結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紅色表皮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14種皮膚真菌均有抑菌作用。

由以上可以看出該方劑對蛔蟲有壹定驅蟲作用,同時對其他寄生蟲、細菌、真菌、病毒也有抑殺作用。

11.2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臣藥人參所含人參皂苷R0、齊墩果酸對急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人參多糖對多種實驗性胃潰瘍均有抑制作用。白術水煎劑對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傷有防治作用,可抑制肝糖元減少、肝細胞變性及壞死,降低ALT,促進肝細胞再生;白術丙酮提取物能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減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具有顯著抗胃潰瘍作用;白術對胃腸運動功能具有雙相調節作用,當腸管受乙酰膽堿作用處於興奮狀態時,白術抑制之,當腸管受腎上腺素作用而處於抑制狀態時,白術則興奮之,使腸活動恢復至接近正常;白術水煎劑對胃腸運動有興奮作用,白術揮發油則有抑制作用;白術提取物B1部位能促進小腸隱離細胞株增殖,B4、B9、B13可促進小腸上皮細胞移行,從而對小腸損傷有修復作用。茯苓所含茯苓醇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肝臟內膠原含量,促進肝內纖維組織的重吸收,使膠原蛋白降解,因此具有明顯的抗肝硬化作用,同時對急性肝損傷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茯苓水浸膏能降低胃酸含量,對胃潰瘍也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甘草制劑及甘草甜素對多種實驗性肝損傷均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及減輕間質炎性反應,使肝壞死及氣球樣變明顯減輕;甘草酸二胺能保護肝細胞膜,改善肝功能;甘草酸對HBV有直接抑制作用,甘草黃酮能降低肝MDA含量,同時具有抗氧化損傷作用;甘草能抑制胃液、胃酸分泌,直接吸附胃酸,降低胃液酸度,增加胃黏膜細胞已糖胺成分,保護胃黏膜;甘草鋅可促進消化道上皮細胞再生, *** 胃黏膜上皮細胞合成和釋放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內源性PG;甘草FM100和異甘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對乙酰膽堿、氯化鋇、組胺引起的腸管痙攣有明顯的解痙作用。蘆薈所含蘆薈苷對實驗性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能使ALT降低,其作用強度接近於聯苯雙酯,同時還能在直腸中釋放出大黃素,具有 *** 性瀉下作用。

總之,該方劑除君藥之外均具有保肝、抗潰瘍、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

11.3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臣藥人參及人參皂苷對多種動物的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均有明顯的激活作用,能促進血清補體的生成,促進脾臟NK細胞的活性,並在ConA存在條件下誘生INFγ及IL2;人參能提高血清IgG、IgA、IgM水平,提高血清中溶菌素濃度,促進T、B淋巴細胞對分裂原PHA、ConA、LPS誘導的淋巴細胞轉化,因此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非特異性免疫均有促進作用。白術水浸液能顯著增強抗體產生能力、淋巴細胞轉化率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骨髓細胞的增殖反應以及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數量,增加脾臟及胸腺的重量,對T淋巴細胞功能也有增強作用;白術多糖能激活或協同ConA/PHA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明顯提高IL2分泌水平,促進脾淋巴細胞增殖,對抗異丙腎上腺素對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白術揮發油可提高巨噬細胞吞噬活性,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茯苓及茯苓多糖對免疫功能具有調節作用,茯苓多糖能顯著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於非特異性免疫能增強胸腺、脾臟、淋巴結的重量;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對抗免疫抑制劑對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對抗60Co照射引起的WBC減少,增加ANAE陽性淋巴細胞數;對特異性免疫功能可使致玫瑰花環形成率及PHA誘發的淋巴細胞轉化率升高,使脾臟抗體分泌細胞數明顯增多,這與茯苓多糖誘導產生IL2有關;相反,茯苓素對IL2的產生呈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因此對PHA、ConA、LPS誘導的淋巴細胞轉化、血清抗體、脾臟抗體產生能力有明顯抑制作用;但茯苓素能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甘草及其所含成分對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比較復雜,甘草多糖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和單核細胞功能,誘導巨噬細胞的NO的產生;甘草甜素增強ConA誘導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γ水平;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細胞轉化率;甘草甜素可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還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誘導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β甘草次酸是人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生成,防治青黴素過敏性休克。蘆薈所含蘆薈多糖能增強T、B淋巴細胞的分化及增殖,有效而持久地增強血液、脾臟巨噬細胞的活性,特別是增加NO的分泌能力。

由以上可以看出該方劑除君藥以外,均有壹致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這對小兒疳積免疫功能低下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11.4 對心血管系統功能的影響

臣藥人參及其所含人參皂苷、人參三醇皂苷均能促進兒茶酚胺釋放,抑制心肌Na+K+ATP酶,使細胞內Na+增多,促進Na+Ca2+交換,使Ca2+內流增加,從而具有增加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冠脈血流的作用;人參皂苷能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心肌缺血,縮小心肌梗死體積,對缺血再灌註有保護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腦血管、椎動脈、肺動脈,改善這些器官支配區的血液循環;對血壓有雙相調節作用,小劑量升高血壓,大劑量則降低血壓,對高血壓病人有降壓作用,而對低血壓及休克病人有升高血壓作用;能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多種原因引起的休克都能增加其心肌收縮力、升高血壓、改善其急性循環衰竭。白術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但對心房肌有負性肌力作用。茯苓的水提物,乙醇、乙醚提取物等多種制劑均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同時對衰竭的心臟有強心利尿作用,以減輕心臟前負荷。甘草提取物對多種原因誘發的心律失常均有對抗作用,同時有降血脂、抗動脈粥硬化作用;甘草中的異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作用強度相當於阿司匹林,甘草中富含黃酮的組分對膠原蛋白或ADP誘發的血小板聚集有較強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強大17倍。

11.5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臣藥人參能促進胞內RNA和蛋白質合成,促進腦內神經遞質Ach的合成和釋放,提高腦內DA和NA的含量,促進神經細胞的發育,增加腦重量及大腦皮層的厚度,增加海馬CA3區錐體細胞上層的突觸數目,提高海馬區神經元的功能;保護腦細胞,延長腦細胞存活時間,降低腦細胞死亡率;增加腦血流,改善大腦能量代謝,因此能提高學習和記憶功能,具有明顯的益智作用,其主要成分是人參皂苷Rg1、Rb1;人參皂苷Rg類對大腦有興奮作用,Rb類有抑制作用,且小劑量興奮,大劑量抑制,因此對中樞神經系統呈雙相調節作用;人參的這些作用加強大腦皮質興奮過程,使興奮和抑制得到平衡,使緊張造成的紊亂的神經活動得以恢復正常,改善神經活動的靈活性,提高腦力工作效率;人參皂苷能增加缺血再灌註腦血流量,減少鈣沈積,減輕腦水腫,促進再灌註恢復;此外人參制劑還能增加大腦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使葡萄糖的利用從無氧代謝途徑轉變為有氧代謝,使大腦更合理地利用葡萄糖氧化產能;更重要的是人參能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合成和釋放,還能興奮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促進性器官的發育及性激素的釋放;能增強甲狀腺功能,促進甲狀腺素釋放,能 *** 胰島素釋放胰島素,並能促進葡萄糖引起的胰島素釋放。白術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對胰島損傷有壹定修復作用,並能降血糖。茯苓具有鎮靜作用,同時能對抗中毒性耳毒性,茯苓的三萜化合物及乙醚提取物等能使胰島素分化誘導活性增強。甘草酸靜註可使缺血再灌註大腦線粒體ATP酶、腦組織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提高,減輕腦水腫;甘草FM100具有鎮靜、抗驚厥作用,也具有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作用,從而可使機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恢復平衡,提高機體適應性。

11.6 對造血功能及代謝功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