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紫砂壺出於什麽年代

紫砂壺出於什麽年代

歷史上第壹把紫砂壺,叫樹癭壺,作者供春。但是,在上個世紀初,知道供春,知道樹癭壺的人並不多。所以,那件國寶,在地攤上躺了好多年,當時的開價是壹塊大洋。從地攤貨,最終變成國寶,幸虧遇到壹個識貨的人,那人叫儲南強,江南的壹位文化名士。1928年,儲南強在蘇州壹家雜貨攤上,看到壹把壺,鄒巴巴,臟兮兮的。他覺得這把壺,像古籍中描寫過的樹癭壺,人家要價壹塊錢,於是他不動聲色地把壺買了下來。當時,他心裏還有點不太踏實,急忙去找壹個人,那人叫黃賓虹。黃賓虹是壹位著名的書畫家,同時也是壹位著名的鑒賞家。黃賓虹對那把壺愛不釋手,贊不絕口,他說:這就是樹癭壺。黃賓虹說:當年供春,是模仿銀杏樹上的樹癭,也就是枯瘤子,做的這把壺。現在,妳看這把壺的蓋像個南瓜柄,顯然是後配的。儲南強回去以後,就對這把壺的傳承史進行了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黃賓虹說得對。既然壺蓋不合適,咱們就重配。儲南強又請出了當時壹位制壺高手,叫裴石名,請裴石名依照樹癭的造型,重新配了壹個蓋子。新配的蓋子上,刻了45個字,分兩行:制壺者供春,……,五百年後,黃賓虹識為癭,英人以兩萬金易之而未能。當時,英國人開價兩萬大洋,要買這把壺,沒買給他。為了迎慶這把樹癭壺榮歸故裏,儲南強準備在宜興建造壹個樓臺,專門收藏這把壺。樓臺的名字都想好了,叫春歸閣。萬事俱備,就等開工時,抗日戰爭爆發,春歸閣沒有建成。宜興淪陷後,日本人知道了這件國寶,請人找到了黃虹賓,想要這把壺,日本人開價八千塊大洋。儲南強不可能把國寶讓給日本人,為了以防不測,黃賓虹帶著那把壺,躲進了深山老林。全國解放以後,黃賓虹把壺捐獻給了國家。當時是捐給蘇南文物管委會,現在這把壺,收藏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