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毛總為什麽堅持馬格斯主義的指導思想?

毛總為什麽堅持馬格斯主義的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馬克思主義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壹。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作為壹種新的世界觀隨著工人運動登上歷史舞臺,標誌著工人階級通過認識自己的歷史地位和使命而成為壹個自覺的階級。馬克思主義是體現人民根本利益和意誌、指導人民爭取解放和建設幸福生活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不是由個人或政黨的主觀意誌決定的,而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仁人誌士勇敢地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改良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唯意誌論、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各種思潮都曾在中國流行和嘗試過,但都以失敗告終,成為歷史的過客。只有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深深紮根,帶領中華民族走上光明大道。我們黨的許多早期革命者,包括毛澤東和鄧小平,最初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者,而是真誠的愛國者。目睹國難、民不聊生的悲劇,救國救民的意識首先湧上心頭。他們接觸和研究各種學說,最後認定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許多來自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的進步人士能夠與我們黨真誠合作,是因為他們與我們黨有著相同的救國救民的思想起點,他們是在經歷了復雜的探索過程後才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奠定了當代中國壹切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現了撥亂反正和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開啟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新的偉大成就。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新發展,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否則,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因為缺乏正確的理論基礎和思想靈魂而迷失方向,就會走向失敗。

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每個時代的主導意識形態,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主導意識形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統治階級的思想是每個時代的主導思想。也就是說,壹個階級是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也是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98頁)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應當竭力維護和發展其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這是壹個客觀事實。

有人認為當代西方國家不強調統壹的指導思想,沒有主導思想。這是不對的。資本主義的歷史表明,極端個人主義壹直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核心的生產關系。作為這種社會關系的反映,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必然以極端個人主義為核心內容。極端個人主義作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滲透和體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形成了壹個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價值體系。這種價值體系不僅有效地維護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統治,而且成為資本主義在世界上推行霸權的重要工具。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意識形態,從壹開始就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虛偽態度。它已經公開聲明它是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服務的,並且明確宣布它將以消滅壹切剝削制度和最終解放全人類為目標。縱觀人類歷史,雖然出現過各種各樣的理論和學說,但沒有壹個能和馬克思主義相提並論,沒有壹個能對人類歷史的進程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對改變世界發揮如此大的作用。盡管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遭到了各種各樣的詆毀、攻擊和謾罵,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就像打火石壹樣,越打越亮。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人民民主政權的性質和* * *生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我們只能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黨和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領導我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我們仍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進壹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西方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中國的發展壯大,從未停止過對中國進行“西化”、“分化”的企圖。我們與他們的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的鬥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激烈的。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如果放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就會自尋煩惱,自毀長城。

指導思想多樣化的實質是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有人認為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誌,應該拋棄所謂的“正統”和統壹的概念;有人建議解散和廢除“國家意識形態”或“國家哲學”,認為“馬克思主義只是眾多理論中的壹種”,馬克思主義不應占主導地位;還有人把馬克思主義分為所謂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和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作為壹種文化、思維方式和社會科學有它的位置”,但馬克思主義不是意識形態。最近有人把壹些西方國家的民主憲政理念鼓吹為所謂的“普世價值”,主張中國應該確立這些“普世價值”作為指導思想,這其實是符合西方制度模式的。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挑戰。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有多少種所有制和階級,就有多少種反映這些所有制和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意識形態不可能只有壹種,而是多種,不是單數,而是復數。然而,這是就人類和世界的悠久歷史而言的。對於壹個國家的某個時期來說,雖然可能存在多種意識形態,但每種意識形態的地位並不平等。在任何社會中,只要有占主導地位的物質關系,就有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關系。在階級社會中,壹定的物質關系表現為壹定的階級關系,階級之間的關系決定階級之間的思想關系。所以,永遠是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占主導地位。以意識形態的“多元存在”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沒有理論依據的。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並不只有壹種文明,壹種社會制度,壹種發展模式和壹種價值觀念。每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也是多樣的。孟子曾說:“物不同,則物不同。”異質性和多樣性是事物的動態表現和動力。從根本上說,文化的多樣性是由人們文化需求的多樣性決定的。不僅人的需求不同,每個人的需求也是多樣的。當然,滿足不同層次和方面的文化需求需要多種多樣的文化形式。黨中央提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偉大任務,正是要建設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的多元文化。但是,各種文化並不是平分秋色的,必然有主有次,必然是主旋律和多樣性的統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旋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壹理想。

實力,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激發鬥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有了這個主題,就能保證我們文化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我們的文化始終朝著進步的方向前進;有了這個主題,才能保證文化的多樣性,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有了這個主題,即使意識形態領域出現壹些雜音和噪音,我們也可以主動出擊,“坐山觀虎鬥”。看來,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與豐富多彩的文化發展和社會思潮的多樣化並不矛盾,不僅不矛盾,而且是根本壹致的。這就要求我們要處理好指導思想的壹元化和社會意識形態多元化的關系。列寧說:“哲學史和社會科學史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馬克思主義是壹樣的?宗派主義?沒有雷同,也絕不是脫離了世界文明發展道路的自封的、僵化的理論。”(《列寧選集》第3版第2卷第309頁)可見,處理好指導思想的壹元化和社會意識形態多樣化的關系,既能防止思想僵化,又能防止各種腐朽錯誤思想的泛濫,從而真正在思想文化領域形成統壹意誌、生動活潑的和諧局面。

指導思想多元化的壹個主要觀點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會阻礙民主的發展。這是極其荒謬的。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者壹直是民主的積極倡導者和真誠實踐者。我們黨歷來把追求人民民主作為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政治目標。民主從來都是具體的、相對的,而不是抽象的、絕對的,它總是和某個階級的思想、某個國家的制度聯系在壹起的。把民主的社會內容,特別是階級內容拿出來作為抽象的信條,是政治勢力用來剝奪多數人民主,實踐少數人特權的意識形態遊戲。馬克思主義強調多數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數人的民主。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揭示了民主建設的規律,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願望,為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指明了方向。沒有馬克思主義指導和黨的領導的民主,絕對不是廣大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民主,因為那種民主最終必然導致社會主義制度的解體。壹旦社會主義制度解體,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和其他壹切權利都將喪失。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這對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實踐表明,形勢越復雜,社會越多元化,就越需要在根本性問題上統壹思想、統壹認識。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明確什麽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不斷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前進動力。我們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只有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才能真正發揮馬克思主義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就是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本質和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統壹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只有通過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實踐的發展,不斷發展自身才能實現。對於我們這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馬克思主義絕不能丟,也絕不能丟。失去了,就失去了黨的靈魂,失去了黨的根基,但這絕不是要求我們死抱著馬克思主義的碎片或個別結論不放。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著眼於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著眼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考慮我國的實際和時代的發展而堅持馬克思主義,最終必然會毀掉馬克思主義。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始終以建設為中心,妥善處理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能缺位,不能含糊,必須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同時,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力求在多樣中中立,在多樣中求知,在知識最大化中取得最佳社會效果。正確區分學術問題、思想問題、政治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什麽問題就在什麽範圍內解決,處理什麽問題就有利於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要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自覺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密切關註社會思潮和文化發展動態,著力提高駕馭復雜意識形態局面和引導社會思潮的能力,提高大眾傳媒建設和輿論引導能力。

胡錦濤同誌強調:“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緊密結合,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聚了幾代中國生產者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和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

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壹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戰略思想。在當代中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完全可以肯定,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原則,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就會更加煥發生機和活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會堅如磐石,任何力量都無法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