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三代”說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九州”之名來源於大禹治水的傳說,大禹把中國的土地劃分為九州。但有些文獻記載的九州名稱並不壹致。《李周誌方》記載的九州有幽州、並州,沒有徐州、涼州;二丫迪什有幽州、潁州,沒有青州、涼州;《呂氏春秋·有史》有幽州而無涼州。古代文獻有不同的記載,世界上出現了“九州三代”的概念,即《尚書·俞曄》記為夏九州,周記為周九州,二丫記為殷九州。由於九州名稱不壹致,大禹分九州的說法引起了人們的懷疑。
屈原和田文
最早對余劃分九州持懷疑態度的是屈原的:“九州有錯嗎?”川口呢?“意思是:九州為什麽交錯?為什麽河流和山谷會積水?
《淮南子·秋訓》似乎回答了久聞的問題,說大禹派了壹個叫太張的人去丈量東西方的距離,派了豎亥去丈量南北方的距離,還丈量了洪水的深淺,並從昆侖山取土平息洪水,劃定九州。《史記·夏本紀》也解釋大禹“望山,集山川”,“左則,左則,載四季開九州,通九路,陂九澤,花九三”。
“九州”之說從何而來?
九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龔宇》,其中有“永別九州”的字樣。其他古籍中也有“九州”的記載,如《爾雅·迪什》、《李周紙坊》、《石綠春秋》。雖然具體州名不同,但記錄的州數是9個。九州的名稱最流行的版本是紀、燕、清、徐、楊、荊、虞、梁、雍。而“州”在東漢時期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劃。但“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管轄範圍也在縮小。但是“九州”這個名稱並沒有被廢除,它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
大禹是被神化的歷史人物,大禹治水也是神話傳說。所以大禹在歷史上劃定“九州”的說法還是需要文獻、文物等證據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