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化石數據和圖片

化石數據和圖片

化石的分類:固體化石模壓化石痕跡化石化學化石固體化石是古生物遺跡的全部或部分(尤其是硬件部分)保存下來形成的化石。圖片:/i?tn = baiduimage & ampct=201326592。cl = 2 & amplm=-1。word = % BB % AF % CA % AF & ampZ=0化石資料: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的活動痕跡和遺跡稱為遺跡化石。古生物的遺骸可以成為遺跡化石。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化石遺跡、遺物和活動遺跡。fossil這個詞來自拉丁語fossillis,意思是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為研究地質時期動植物的生活史提供證據。我國古籍中已經有化石的記載,如春秋時期的計然、三國時期的吳晉,都提到了產於陜西的“龍骨”,即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山海經》中也有“石魚”(即魚化石)的描述;南朝齊梁時期的陶弘景琥珀中有古昆蟲的描述。宋代沈括對螺蚌化石和萬度魚化石的起源有正確的認識。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細菌化石是35億年前澳大利亞Walla Onna群中的絲狀細菌化石。有條件的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只有壹小部分適合地質環境,作為化石保存下來:①生物本身必須具有壹定的硬件,如無脊椎動物的殼和甲殼,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植物的樹幹、樹葉、孢子和花粉;(2)生物死亡後,必須迅速被沈積物掩埋,以免被生物、機械或化學作用破壞;(3)必須經歷長時間的各種石化作用。如果將生物遺跡就地掩埋,更容易形成完整的化石,如中國山東臨朐中新世山旺組保存的大量完整的動植物化石。另壹方面,生物的屍體可能會受到各種處理。這些埋藏在不同地方的化石壹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分選程度較好,有時也有定向排列。以生物遺骸和遺體的埋藏以及化石的形成過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稱為埋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