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記》選自楊守敬書法,楊守敬是中國近代歷史地理學家、版本目錄學家、藏書家、金石學家、書法家。本文整理了宜都記全文以及翻譯,請欣賞。
《宜都記》翻譯
江水從黃牛灘向東流入西陵界到峽口有壹百多裏,山勢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紆回。兩岸高山重重地遮擋著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鳴叫的聲音非常清厲淒婉,在山谷間回響著,清越不絕。袁山松說:“常常聽說峽中的水流很快,書本記載以及口頭傳說都用登臨此境令人恐懼相勸告,還沒有人稱贊山水美麗。
到我來實地登臨這地方,壹到那裏,感到特別欣喜,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 那層疊的山崖、秀麗的山峰,確實很難用言辭來敘說。擡頭欣賞高山遠樹,俯身觀看江中倒影,愈熟悉這風光愈感到美好。
流連了兩晚,還沒察覺忘了返回。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的,沒有過。已從中高興地欣賞到了這種奇特的景觀,是山水有靈氣,也該驚喜千古以來終於遇到知己了!”
《宜都記》全文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裏,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壹也。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楊守敬簡介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別署鄰蘇,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1862年)舉人。著名地理學家、藏書家、金石書畫家,對近代日本書法影響甚大。曾掌教兩湖書院及存古、勤成兩學畫。光緒六年(1880年)從黎庶昌隨使日本,值維新伊始,唾棄舊學,以廉價購得無數宋以來古籍而歸。事後,日人覺悟,懊悔非常。無何,日人島田彥楨以十萬元購吳興苞宋樓藏書,價值數十萬金,作苞宋樓藏書源流考,述其往事,以為此舉聊足報復。生平善考證,精鑒別,治金石學卓有聲譽,尤工四體書,饒有金石氣。畫博古小品,蒼潤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