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不僅長期存在,而且在消長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形態。起初只有圓形的黑點出現在太陽的邊緣,後來逐漸增多,以至於變成兩個分開的大黑子群,中間有無數的小黑子。這個現象也被古代的觀察者註意到了。
《宋史·田》記載:“1112年四月,日中有黑子,乍壹看,大如栗子。”這個記錄是極其龐大的黑子群的寫照。
據統計,從漢代到明代的1.600年間,中國古籍記載的太陽黑子的形狀和消長次數為1.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