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生活在壹個時代,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當然會對他產生影響。
所以,只有了解這個人生活的時代,才能理解他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主張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對內被鄭袖所惑,對外被張儀所欺”,先疏遠了屈原,後又把他流放到汨羅江邊,使他的改革野心無法實現,葬身江中。
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理解《離騷》就容易多了。第二,有相關的文化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很多內容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如姓名爵位、官職科舉、地理知識、宗法禮俗、服飾器物、歷法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古今差異極大。
雖然學生不需要掌握所有這些內容,但也要把學習中遇到的東西積累起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解古人之腹”。
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我們會團結壹心。面對醜陋,他們會攻擊,會鞭笞;我們將共同努力抵抗外來的羞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
面對外辱,文天祥寫道:“自古誰無死於命,守丹之心以照青史。”面對民間疾苦,杜甫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代漢語的時候,要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感受進行對比和聯想,從而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精髓。第四,抓教材,打牢文言文基礎。
學習文言文,壹定要掌握課本上出現的知識點:①音聲,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意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
③文言文句式,包括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復句。第五,學習壹篇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幾點:第壹,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把段落的理解落實到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上;第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可以進壹步理解語境中的詞語;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總之,如果妳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做到以上幾點,妳就為高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如何學好文言文並不難,只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重復。宋代朱說:“讀壹百遍,就可以明白自己的意思。妳讀得好,不用解釋,妳也知道它的意思。”古人很聰明。幼兒入學時,老師不怎麽講理論,而是讓他們壹遍又壹遍地把三字經、四書、五經背下來,文章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和小說家李國韜先生說:“中國的古代詩歌和散文是不可忽視的。如果當時不理解或者沒有完全理解,就先背下來。”郭沫若老先生也說過,“小時候背的書就像壹座大冰山。當我進入我的胃時,它會隨著我的年齡慢慢融化。壹旦融化,那將是壹筆巨大的財富。”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背,才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也會背”的境界。
2.單詞積累。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壹樣。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壹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詞匯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單詞積累可以分為兩類:實詞積累和虛詞積累。相對來說,實詞比較容易記,虛詞比較難記,因為文言文虛詞意義抽象,使用頻率高,用法靈活。這個時候,用壹些靈活巧妙的方法就不難記住了。比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壹* *用虛詞“兒”的地方有23處,我們可以把它的用法歸納為五種,比較容易記憶。
(1)“溪深魚肥”,表示平行關系;
(2)“日出而作,森林開花”的意思是承接關系;
(3)“雜不過,是前者”,表示修飾關系;
(4)“少喝醉酒,但年最高”,表示遞進關系。
⑤“鳥知山之樂,不知人之樂”,預示著轉折。
3.語法歸納。在壹篇文言文中,學生被謬誤的使用、介詞和後置的使用、古今不同的含義所迷惑。我該怎麽辦?我們不妨用歸納法進行分類總結。我們可以畫壹個簡表,把表中的通用字、活詞類、古今異義、壹詞多義、疑問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變式句都標出來,就會壹目了然,容易記憶。
第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1,熱愛文言文,培養興趣。有同學抱怨說,我們今天不需要文言文了,那為什麽還要學“隨便什麽”呢?這個說法很差:首先,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載形式。醫學、數學、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的,流傳至今。文言文是歷史悠久的寶貴財富。如果我們不了解它,我們如何欣賞中國文化的古典和深刻?其次,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典故大多來源於文言文。比如這些家喻戶曉、言簡意賅的成語,都出自文言文,更不用說:緣木求魚(玉子惠亮王上),交遠交近攻(戰國政策,秦策三世),因噎廢食(魯春秋黨兵),平易近人(史記魯周公)。第三,文言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既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又能指導我們如何做人:“鄒忌諷刺可調教,齊王”告訴我們要心平氣和,仔細分析別人的贊美;《諫太宗十思》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戒奢儉用”...文言文的好處遠不止這些。“學習* *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學到的東西舉起來。”只有發自內心地喜歡文言文,才能學好文言文。
2、克服懶惰,“勤”字第壹。“蜀山有勤奮之路,學海無涯。”學習文言文的艱辛和勤奮尤為突出。印象深刻的文章要全背,數不勝數的筆記要壹個壹個背,經常出現的語法要全方位掌握。不勤奮,是絕對不行的。學習文言文最大的敵人是懶惰,只有勤於背誦和寫作的學生才能學好。
怎麽樣,這樣壹個寶庫——文言文,如果妳去挖掘,只要做到以上兩個方面,文言文不難學吧?
3.做自己就夠了嗎?用文言文怎麽說?用文言文表達就是:人人掃自家門前雪,不管別人霜降。
來源:
1、宋、陳的《廣濟警訓》:“掃自己家門前雪,別管別人家霜。"
解讀:別管閑事,做好自己的事就夠了。
2.張明鳳儀《灌園記·明法篇》:“進去,掃門前雪,不顧瓦上霜。”
解讀:關上門進去,多管閑事,不要多管閑事。
造句:但是,經過很多人的經歷,對後世產生了不好的影響。比如俗話說的“人各掃其雪,別管別人瓦上霜”就是其中之壹。
擴展數據:
魯迅先生曾對“各人掃自己的雪,不在乎別人瓦上霜”這句格言作過這樣精辟的分析:這是“教人忠於職守,納稅,失捐,行為端正,不可怠慢,不可不公,尤其不可多管閑事”。
對於壓迫者來說,這句格言還有另壹層含義:“所以在被壓制的時候,信奉‘人各掃其雪,不在乎瓦上霜’這句格言的人,壹旦得勢,在欺負人的時候,行為就會完全不同,變成‘人各不掃其雪,在乎瓦上霜’”。
這種意思還不夠,反而用上了,值得典故這種活藝術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