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道教分為哪幾派?茅山道有何出處?掌門是誰?

道教分為哪幾派?茅山道有何出處?掌門是誰?

東漢時期,道教分為五鬥米道和太平道。

北宋以後,道教的主要流派有:正壹道、全真道、真大道、太壹道和凈明道。

明代以來,道教中唯存全真道和正壹道兩大道派,流傳至今。

茅山道壹般指的是以茅山上清宗壇為宗壇的各個茅山道教,茅山道教自從陶弘景祖師以後,自全真興起以前,壹直是道門主流,素有“壹部茅山誌,半部道教史”“茅山為天下道學之宗”的說法,而茅山上下原有壹百零八派,二十四清堂等等。

茅山宗是是上清派的正式名稱。上清派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南齊永明十年(公元492年),陶弘景歸隱茅山,自號“華陽隱居”。他繼承楊羲、許謐所傳上清經,悉心搜求散失的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真跡,編纂了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教義、方術及歷史的《真誥》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余卷道經,弘揚上清經法。

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上清派的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實際上,當時茅山已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後來上清派即被稱為“茅山宗”。

茅山的掌門,這個在茅山誌中是有明確記載的,第壹代大宗師為魏祖師,大宗師便是茅山道教的掌教,傳道元朝的時候,大宗師稱呼改成了華陽洞靈官,所以在元朝以後,靈官便是指的茅山道教的掌教。

後來戰火紛飛,大宗師或者說靈官的記載有些不全,而在解放以後,茅山道教組成茅山道院,現在說掌教,則應是茅山道院的院長,楊受亨楊院長。

擴展資料:

道教源於道家老子、莊子、列子,於晉朝才形成道教。道教也分南北兩派,北方道教為“符箓派”,符、箓都是寫著神的名字的牌子,北方道教認為人生病是因為鬼魂附體所致,所以要拿符、箓來鎮鬼,用劍來除妖;而南方道教卻認為人生病是由於陰陽不和,要想長生需要用丹補之,所以南方道教被稱為“丹鼎派”。捉鬼道士壹般是北方道士,煉丹道士壹般是南方道士。

北方道教由張道陵創立,後人說的張天師並非張道陵壹人,他的子孫都稱為張天師。而南方道教是由中茅君(茅盈)創立,茅固、茅忠並非教主。北方道教和南方道教都是靠治病救人,聚集了很多信徒,逐漸形成教派。創立之後,其理論體系還很不完善,壹直到南北朝時代才形成比較完善的思想體系。

北方道教體系主要是由寇謙之充實整理而成,南方道教人才較多,由葛洪、陸修靜、陶弘景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丹鼎派的完整理論體系,尤其是葛洪的《抱樸子》與《老子》、《莊子》、《列子》被後人稱之為四經。

百度百科-道教

?百度百科-茅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