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端午節的來源

端午節的來源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段”意為“開始”、“開端”,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讓我向妳展示端午節的起源。

但是妳知道端午節這個名字的由來嗎?“端午”壹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地方誌中:“仲夏端午亦稱五月五日,與夏季的至日相同。”古漢語裏,有開頭,有初始的意思。端午節的由來稱端午,即農歷五月初五,有其淵源,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驅邪月邪日說、吳越民族圖騰節說。但是屈原的理論是最被認可的。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屈原心痛。5月5日,他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還有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二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伍子胥協助吳伐楚,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吳王夫差不聽。子胥對鄰居說:“我死後,要把我的眼睛剜出來,掛在吳涇東門上,看越軍進城滅吳”,然後自殺。因此,據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第三,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淹死在河裏,幾天都沒有看到屍體。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後,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後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河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廟。

除了屈原和楚懷王的故事是真的,其他都是傳說,哈哈。事實上,聞壹多先生經過考證發現,端午節是由四五千年前古代南越人舉行龍神圖騰祭祀的習俗演變而來的。吃粽子,賽龍舟,原始社會就有。起源於水鄉無棣。吳越人有“文身發”和“形似龍”的習俗,以證明自己是龍的傳人,祈求龍神保佑自己的生命,免受蛇蟲之害。所以蘇州民間除了佩戴五色線,還在胸前掛壹條長壽絲帶。今天,太湖流域的蘇州是端午節的發源地。這種考證也得到了很多歷史學家的論證和認可。

妳知道這些端午節習俗嗎?雖然端午節的習俗多種多樣,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種是驅災,即除毒除邪、辟邪除鬼;另壹類是祭祀,從龍圖騰祭祀到特定歷史人物的祭祀。賽龍舟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哀悼,蜂擁到汨羅江邊向屈原致敬。漁民劃著船,在河裏搜尋他的真身。如今,端午節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在舉行“龍舟賽”。龍舟賽,又稱龍舟賽,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楚人吃了粽子屈原扔進河裏後,沿河尋找屈原,怕河裏的魚吃了屈原,就把大米裝在竹筒裏扔進河裏,作為追悼。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粽子的由來。從這個傳統開始,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把粽子扔到河裏,以紀念屈原。

艾蒿、菖蒲、榕樹、菖蒲、大蒜被稱為“端午三友”、“三大武器”。古人認為可以擊退蛇蟲病菌,消滅惡魔。端午節門口有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大蒜的地方。通常艾葉、榕樹、菖蒲用紅紙紮成壹束,然後插在或掛在門上。

此外,端午節還有壹些非文化遺產習俗。

比如在福建晉江,端午節要吃炒樁;重慶在端午節煮蛇湯。江蘇揚州,吃十二紅;浙江寧波、白柳、黃武;陜西人會點雄黃酒;在貴州,人們會遊泳各種疾病等等。

有著良好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端午節,寄托了人們迎福避邪的願望。

所以,這也是端午節千百年來長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