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泱老師對自己的教書水平和讀書要求非常嚴格,也正因為如此,在教書讀書的壹年又壹年裏,孫老師才會給每壹屆歷史學院學生以新鮮的授課風格和不斷更新的知識。在教書方面,孫老師能夠對教學工作全身心地投入,這在今天多數高校教師重視科研、輕視教學的情況下,顯得難能可貴。孫老師的認真首先表現在備課上。他備課從不吝惜時間和心血。每教壹門課,他都查閱大量資料,並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史學發展的最新動態,重新備課、重新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常常備課至深夜。其次表現在課堂上的授課安排和方式上。他認為:只有在課堂上抓住學生,才能談到教育。為此,他在教學內容的取舍、語言的運用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設計。課上以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嚴謹的風格為同學們講解原本枯燥的歷史。有壹位上過孫老師的中國歷史與文化課的同學曾回憶,孫老師有壹次講到古代政區問題,提到明朝又十三布政使司。為了便於給大家加深記憶,特別唱了壹句陜北民歌《蘭花花》“壹十三省的女兒喲數上那個蘭花花好”,唱完還說,這句歌詞說明此首民歌有多古老。不知當時在場的同學聽後有何感想,這位同學聽了有點詫異,老師的課上的連說帶唱的,從小學到中學都沒有見過這樣會講課的老師。讓人這輩子都忘不了明朝有十三布政使司了,老師用心何其良苦啊!
同時為了加強基本功訓練,在課下他又設計出不同形式的作業,或讓學生抄寫豎版繁體沒有句讀的古文獻,或讓學生校對古籍、考證史事、檢索資料;他還編制了系統的練習,包括古文標點斷句、古文今譯、檢索字音字義、詞語典故、史事考證、年代換算、古籍整理、思考題等等。這些對於完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改變學科教育現狀均起到了很大作用。
孫老師對於教學的認真還表現在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關註和輔導。為了輔導《通鑒》小組的學習,孫老師精心設計了壹系列設問式的讀書提綱,僅隋代部分就有題目近300個左右,然後由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孫老師還曾經指導歷屆歷史學基地班的學生組織讀書小組,進行讀書討論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讀書熱情和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