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猴字的組詞

猴字的組詞

猴字的組詞:猴子。

猴,漢語常用字壹級字,讀作hóu,形聲字,最早見於《說文》小篆。本義指猴子,是壹種哺乳動物,形狀略像人,動作靈活敏捷,好群居;引申為像猴子似的蹲著,有些方言口語中指機靈、淘氣。

字源演變

猴,形聲字。從犬,侯聲。小篆左“犬”、右“矦”,後“矦”上部左撇和下部左撇相連成“亻”,右部拉直,即成楷書的“侯”。

本義指猴子,是壹種哺乳動物,形狀略像人,動作靈活敏捷,好群居。《玉篇·犬部》:“猴,獼猴也。”《正字通·犬部》:“猴,獼猴,狀似人,頰陷,尻kāo,臀部無毛,尾短,聲嗝嗝若咳,腹無脾,以行消食,孕五月而生,生子浴澗中,性躁動害物。”

《呂氏春秋·察傳》:“故狗似玃大猴,玃似母猴獼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引申為像猴子似的蹲著,有些方言口語中指機靈、淘氣。

在漢字為載體的生肖紀年中,猴是很受青睞的。從唐、宋開始,傳統民俗便常以猴作為吉祥、顯貴、驅邪納福的象征。

比如常有畫猴子騎在馬背上,取言“馬上封侯”的寓意;小猴騎在大猴背上,表示“輩輩封侯”;另在“九猴攀松”中,松代表永久,有長年長壽的意思。

古籍釋義

夔上當有母猴二字。夔下曰:獸也。壹名母猴。為下曰:母猴也。玃下曰:大母猴也。禺下曰:母猴屬也。夔下曰。食母猴。母猴乃此獸名。非謂牝者。沐猴、獮猴皆語之轉。字之譌也。陸佃據桺子厚之言曰:蝯靜而猴躁。

其性迥殊。按許書亦猴與蝯別。析言之也。若蝯下曰禺屬。禺下曰母猴屬。《毛傳》曰:猱、猿屬。猱卽說文之夔字。是二者可相為屬而非壹物也。《爾雅》曰:猱蝯善援。謂二者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