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入睡難,易醒?失眠就是陽不入陰!中醫助眠方,幫妳擺脫失眠困擾

入睡難,易醒?失眠就是陽不入陰!中醫助眠方,幫妳擺脫失眠困擾

近期收到不少失眠患者朋友的詢問,希望尋求中醫調理。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咱們繼續從中醫的視角講講失眠。也希望把中醫調治失眠的理念和方法思路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浩瀚燦爛的祖國醫學,壹定有很多辦法和經驗,是可以解決失眠的,這壹點,已得到臨床實踐證明。

說到失眠,從字面上的意思去看,也可以理解為“失去睡眠的能力”。

這種能力,中醫稱之為“潛陽”,簡單來說就是將陽氣潛藏起來的能力。

眾所周知,人體正常的睡眠規律是白天清醒,夜晚安眠,而這也是最能反映出天地、人體的陰陽變化以及天人相互感應的狀態的。

白天的時候,陽氣較盛,陰氣衰少,人體相感,氣血循行於外;而到了夜晚,陰氣盛而陽氣衰少,人體相感,氣血循行於內,這就是人體的生理活動規律,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相對應。故《黃帝內經·靈樞》亦記載:“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黃帝內經》及後世醫家在大量的實踐總結後指出失眠的關鍵病機為“陽不入陰”,正如《靈樞·邪客》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就已經指出了“潛陽”能力的重要性,這種能力可以使得陽氣平穩,與陰氣保持動態平衡,從而能正常睡眠。

而當今 社會 ,在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常常過於關註環境的變化,常處於壹種心驚膽戰或者亢奮焦躁的狀態中,導致心神不寧,入睡困難,睡眠淺,容易驚醒,這多半是由於陽亢於外不入陰血的表現,也即陽氣在該睡眠的時間裏不能正常潛藏於內所致。其中,導致不能正常“潛陽”的病因常見有肝腎虧虛。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藏魂,魂入於肝則能正常睡眠;而腎藏精,腎精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亦是神安得眠的基本前提。

如果肝腎虧虛,壹方面會導致肝陽上亢,致神魂不安,從而引起睡眠不安,失眠多夢。另壹方面,腎水不足,不能上承於心,心陰不得充養,致心陰虧虛,失於潛藏,獨亢於上,由於心藏神,故心陰虧虛則神不安,從而引起失眠。

臨床所見,肝腎虧虛型失眠多表現為 入睡困難,時睡時醒,或多夢易醒,或醒後難以入睡,或伴有腰膝酸軟,耳鳴,煩躁易怒,頭暈目眩,五心煩熱,舌紅脈弦細。

而且,與短期失眠不同的是,肝腎虧虛常見於長期失眠或者失眠較為嚴重者,這壹類失眠人群中,不少人表示有服用過安眠藥,或安神類中成藥的經歷,然而失眠仍反復,難以斷根。這到底又是怎麽回事呢?

事實上,這主要是因為這壹類失眠,癥狀紛繁,很難單純靠安眠藥或安神類中成藥調理好,而且煩躁易怒、五心煩熱等為虛熱之象,如果用藥不慎,往往會導致陽氣損耗更為嚴重,加重失眠。

此外,臨床上的大多數長期失眠的病人,單純的陰虛證候常不明顯,可兼見其他病癥,比如陰虛日久,累及元陽,就會變成陰陽兩虛之證,表現為睡眠易醒,似睡非睡,手腳冰涼,精神疲憊,或者出現大便便溏,夜尿頻繁等癥狀。如果長期失眠,不重視或經久不愈,病情則可發展為“久病成瘀”,兼有瘀血,表現為整夜失眠,面色晦暗,精神萎靡,伴有頭脹痛或胸悶刺痛,心悸,舌紫黯等癥狀。

所以,治療需要從整體出發,標本兼顧或者先治其標,後培其根本,使諸癥消而睡眠安。

對於肝腎虧虛,導致陽不入陰引起的失眠,可選用三甲復脈湯作為基礎方加減治療。

該方出自《溫病條辨》,方由炙甘草、幹地黃、生白芍、麥門冬、阿膠、麻仁、生牡蠣、生鱉甲、生龜甲組成。具有滋陰潛陽,清熱熄風的功效,是治療陰虛陽亢,熱盛痙厥的經典方。以此方靈活加減,隨證而治,可有很好的效果。

62歲的王先生,自訴反復失眠10多年,近半年加重,每晚僅僅可淺睡3-4小時,白天精神差,倦怠乏力,晚上入睡困難,多夢,煩躁易醒。曾服用過安眠藥、抗抑郁藥及中成藥,有壹定效果,但失眠時有反復,最近半年失眠加重後,每晚需服用安定1片助眠,但仍睡眠不佳,入睡困難,次日頭暈乏力,若不服用安定則整夜睡不著,雙目幹澀,視物模糊,腰膝酸軟,偶爾出現四肢麻木,耳鳴,咽幹口燥,盜汗,耳鳴,健忘,心煩口苦,既往有高血壓、腦中風病史。觀其舌可見舌紅苔少。故辨證為陰虛陽亢型,病位在肝腎。

治以補益肝腎,滋陰潛陽。方用三甲復脈湯加減: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沙參,麥冬,黃精,女貞子,旱蓮草,生牡蠣,鱉甲,制龜甲,地骨皮,炒白芍,阿膠,酸棗仁,柏子仁,灸甘草,14劑,日1劑,每天中晚飯前半小時及睡前服用。

二診時,王先生訴睡眠狀況有所改善,睡眠質量提高,安眠藥可減至半片,仍神疲乏力,面色晦暗缺少光澤,舌質偏紅,苔薄白,考慮到按此前的藥方調理已經見效,而滋陰需要壹定的時間,故囑繼續服用上方14劑,並嘗試停服安眠藥。

三診時,可見精神良好,臉上已經略有紅潤光澤,服藥後30分鐘內可較快地入睡,每晚平均可睡6小時左右,頭暈乏力等諸癥較前明顯好轉。故之前的方子去地骨皮,加生龍骨,合歡皮,繼續服用30劑,隔天1劑,以鞏固療效。後期隨訪可知調理期間睡眠已逐漸恢復正常,停藥後隨訪壹年未有復發。

總的來說,失眠的調理需要以陰陽為總綱,抓住疾病本質,正確辨證,否則很容易被繁雜的癥狀混淆,導致失眠經久不愈。只有在整體觀念的基礎上,運用辨證論治的個體化治療,審證求因,靈活思辨,不拘泥於壹方壹藥,不局限於壹脈壹癥,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以上相關內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證指導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